每日经济新闻(博客,微博)记者 郭荣村 每日经济新闻编辑 文多
1944年,霍夫曼在完成100多次战斗后,驾驶着他那架伊尔—2战斗机返回莫斯科接受嘉奖。此时,这架身经百战的飞机,被打成了筛子,千疮百孔。
当年10月26日,霍夫曼获授“苏联英雄”之称号。
巧合的是,就在这前一天,10月25日,远在几千公里外的贵州,任正非诞生在一个普通的乡村教师家庭。
75年后,他已经是一家通信业国际巨头掌舵人。在对媒体谈起自己女儿孟晚舟被加拿大羁押时,任正非在手机上找出了那张霍夫曼驾着伊尔—2返航的照片,“没有伤痕累累,哪有皮糙肉厚,英雄自古多磨难”。
这句话既是在鼓励孟晚舟,也是在说华为。
去年下半年以来,美国频频以各种手段对华为极限施压。最新的手段则是将华为列入管制名单,并在安卓操作系统上对它进行限制。
危机关头,5月21日,任正非再次接受媒体采访。对于美国咄咄逼人的态势,任正非也给出了最有力的回应:造出和美国一样的芯片,华为可以。
此前鲜有公开露面的任正非,今年有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截至目前,他先后至少7次接受中外媒体的采访,对诸多尖锐的问题作了耐心、反复、坦诚的回应。他一方面努力在内部夯实一个奋斗的、“狼性”的华为,一方面力图向外界展示一个透明的、安全的华为。
此刻,他像极了霍夫曼,驾着一身弹孔的伊尔—2,于青空之上掠过,人们仰望着,谈论着他的传说。
一双坚强的翅膀
5月21日上午8点50分,任正非比约定的时间早了10分钟来到了现场。一进来,他就跟在场的记者打起了招呼,脸上始终带着平和的笑容。在之后近两个小时的采访中,他几乎都是面带微笑。在未进入正式提问之前,他回答了媒体关于伊尔—2照片的来龙去脉。那天,他在悟空问答上看到了这张照片,觉得跟华为很像,后来,这张照片在华为内部就传开了。“我们现在的情况就是一边飞一边修飞机,争取能够飞回来。”他半开玩笑地说道。
霍夫曼是苏联时期的传奇飞行员,在对德作战过程中,屡次完成惊心动魄的作战任务,其中仅在1944年7月,就摧毁了敌方10辆卡车、5列火车和一座弹药库。在这些战斗中,霍夫曼的飞机被打了约600个弹孔,但最终顺利回国复命。
年少时,任正非可能还不知道霍夫曼,但这种越战越勇的精神已经在任正非心中扎下了根,形势逾艰难,斗志逾强。根据孙力科的《任正非传》所述,任正非幼时,家境清贫,为养育7个孩子,母亲做的零工很多,如抬土方、如挖沙子,甚至做巡道工。在他读大学时,又遇文化大革命,父亲被扣“臭老九”的帽子,身陷囹圄。
凡此等磨难,任正非皆视之为另一种动力,是人生的一种“洗礼”。
2018年12月,任正非女儿孟晚舟在加拿大被扣留。
任正非再次提起了这种磨难背后的力量。他在接受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采访时认为,孟晚舟虽然从小到大都非常努力,但她还是比较顺利的,没有太大的挫折。这次挫折应该给她人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而且会加强她的成熟,变得更加刚强。
在接受BBC采访时,他也讲了类似的话。他说,这次的磨难对孟晚舟来说是人生难得的机会……要感谢美国政府给她插上了一双坚强的翅膀。
很难相信在这个“富养女儿”的时代,一位父亲会这么说。
对于华为公司而言,任正非同样希望有这种压力所形成的爆发力。今年3月底,他在《战场是最好的阅兵场——在消费者BG“军团作战”誓师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到:《芷江最后一战》大家要看看,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战士如何意志坚定,最后打了胜仗。我们形成三股力量(指产品和技术、法律、舆论)前行,一定要打赢这场翻身仗。
当时,任正非跟华为众多员工一起高举右手,紧握拳头,喊道:中国铁军,王者之师,勇往直前,势不可挡。
这个场面在别的公司出现,可能让人有其它联想,但之于华为,在此时此刻,却让人信服。
“美国给我们的压力可能是给了我们更大的动力,也可能使我们更加努力。有一个名人说过,堡垒是最容易内部松散的,外部的压力会使堡垒内部更团结、密度更大、更有战斗力。”2月19日,任正非在接受CBS采访时说道。开诚心,布公道
华为一位内部人士私下向记者感慨:任总今年接受媒体采访的次数,比过去几十年都多。
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也跟任正非开玩笑说:“您在75岁之年,把过去几十年该做的事情一两周内全做完了。包括点对点的电视访谈、点对多点的电视访谈、面向媒体的群访、点对点的专访…”
任正非明白,作为公司的创始人,在这危机时刻,他需要站出来让外界看到一个更加透明的华为。
因此,即使是面对外媒非常刁钻的问题,他也积极作答。甚至谈起家人,谈起自己的婚姻,百无禁忌。2月18日,他还曾就采访内容对BBC记者保证:“我今天回答你,都是坦诚的,没有一句是包装性语言。”
在5月21日上午的采访中,这份坦诚仍然在他脸上。当工作人员提醒时间快结束时,任正非说,没关系,谈到中午都可以,只要大家不怕饿肚子。
任正非是不是觉得,他多说一点,外界对华为的误解就少一点?
今年1月18日,他在接受日本媒体采访时说,近期露面比较多,其中一个原因是希望向世界发出一些正面的声音,增强民众对华为的理解,推动某些地区发展和合作的信心。
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希望世界的民众能真正了解一个开放的华为。在频繁的对话媒体中,任正非被问得最多的,是关于网络安全的问题,他回答得最多的也是这个问题,甚至是在一次采访中,要不厌其烦地回答好几次。
今年1月15日,任正非接受了《金融时报》、美联社等多家国外媒体的群访。美联社的记者问任正非,对于外国客户,华为怎么保证他们的网络安全和信息的机密性。
任正非主要讲了三点:首先,过去30年来,华为公司在170多个国家,为30多亿人提供服务,保持了良好的安全记录。其次,华为是一个独立的商业公司,在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上,是坚决站在客户这边的。华为决不会去危害任何国家,伤害任何人。第三,中国外交部也做过澄清,中国没有任何法律要求企业安装后门。华为公司和任正非也从来没有收到过任何这样的要求。
在后续的采访中,类似的问题又被外媒反复去问,任正非总能认真地做出回答。
可能外国人并不熟悉,但恐怕不少中国人都知道,华为总是提起“以客户为中心”的价值观,并把这一点作为公司成功的原因之一。
万里写入胸怀间
虽然一再被美国施压,自己的女儿也因美国下令被逮捕,但从任正非的口中,听不到对美国的敌视态度。
5月21日的媒体圆桌会上,他说要超越华为、超越个人来思考问题,要置身于自身利益之外,否则就不客观了。
其实在当天正式接受采访之前,他就表示,自己家人现在还用苹果手机,苹果的生态很好,家人出国还送他们苹果电脑,不能狭隘地认为爱华为就用华为手机。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对苹果手机的态度,并非是任正非灵机一动脱口而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1月15日,他就对媒体公开表达过用苹果还是用华为的这种选择:
“美国突然不采购华为手机这种大事件出现时,中国有些民众提出要抵制苹果手机。我们的态度是不能为了我们一家公司牺牲了国家利益,牺牲了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我们近期在西方受到很严厉的挫折,我们还是支持我们国家继续走向更加开放。因此,我认为,中国只有更加开放,更加改革,才会形成一个更加繁荣的中国。”1月17日,任正非还赞叹道:“苹果是一个伟大的公司,因为苹果推动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这个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结构性改变。”
对于谷歌,他也不吝啬溢美,“非常好的公司”。即便谷歌刚刚公开承认,会限制华为手机安卓系统的部分功能。
跟美国公司的关系,他一贯的态度是“合作共赢”,而不是自我封闭。
今年1月,他曾向美国媒体解释为什么要合作共赢:
“因为越来越高科技的世界,越来越不可能由一个国家、一个公司完整地完成一件事情。在工业时代,一个国家可以独立做一台完整的纺织机、一辆完整的火车、一艘完整的轮船,而信息社会相互的依存非常高……人类信息社会未来的膨胀是无限巨大的,所以任何一个市场机会都不可能由一家公司独立完成,需要有千万个公司共同承担。”
在这种格局之下,他对自主创新也有不同的见解。
5月21日,他对媒体表示,自主创新作为一种精神是对的。但是在基础问题上,要站在别人肩膀上。而此前他就曾向媒体表示,科学技术是人类共同的财富,一定要踏在前人的肩膀上前进,这样才能缩短进入世界领先的进程。
这一点,这可能是评论区里最吸引人讨论的话之一,网友的留言不断感叹着任正非的“格局”“胸怀”。等待返航之日
今年1月,知名经济学家张五常教授撰文,在他认识的学者中,“无一人堪比任正非”。
他说这些世界级学者一律智商高、用功、分析力强,但加入事业的难度再论高下,则没有一个比得上任正非。
任正非于1987年凑了2.1万元创立华为。2018年,华为在全球的营收为人民币7212亿元,净利润为人民币593亿元。但相比盈利,世人更津津乐道公司的研发。
任正非说,华为从几百人开始就对准一个“城墙口”冲锋,几千人、几万人、十几万人还是对准同一个“城墙口”冲锋。对着这个“城墙口”,华为每年研发经费的投入已经达到150~200亿美元,未来5年的总研发经费还会超过1000亿美元。
如此种种,才让华为目前的5G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世界上做5G的厂家就那么几家,做微波的厂家也不多。能够把5G基站和最先进的微波技术结合起来,世界上只有华为一家能做到。”任正非曾自豪地说道。
这也才有了面临美国持续施压时的底气。任正非在5月18日接受日本媒体采访时称:“即使高通和其他美国供应商不向华为出售芯片,华为也‘没问题’,因为‘我们已经为此做好了准备’。”
21日,任正非再次重申,华为准备好了,高端芯片都有,能做出美国一样的芯片。
当然,他也不会避讳,美国禁令下来,华为增长速度会下降。
在坦露过所有心声后,这天的访谈结束,任正非站起身来走到记者跟前,一一同他们握手。记者提出合影的要求,他欣然同意,并逐个跟记者拍了照。
当天早间,从美国传来一个好消息,将对华为的禁令延迟90天实施,直到8月中旬才会生效,理由是华为及其商业伙伴需要时间来升级软件以及处理一些合同义务问题。
但是,华为与任正非的战斗还没有结束。此刻,仰望着他的人们,在等待伊尔—2返航之日。或许,在这个反传统的年代,人们太想传颂一个经典的故事,英雄自古多磨难,但英雄身上的每一道伤疤,都会成为激励更多人前进的力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