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科技创新步入密集活跃期 创新开放合作正当时

2022-08-01 01:49:37 21世纪经济报道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的时代背景下,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加强各国之间科技创新合作也成为重要的时代命题。

7月29日,我国首次举办全球未来科技创新合作大会。在大会的开场致辞中,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高云龙指出,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科学研究领域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学科交叉融合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加速渗透融合,创新发展、合作共赢是大势所趋。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书记处书记张桂华表示,当前基础研究和颠覆性技术突破成为全球科技界的共同焦点,全球科技创新进入密集的活跃期。“我们期待,在全球范围内配置未来科技创新资源,把未来科技创新、未来产业培育与开放合作相结合,加快构建理念相通、要素融通、设施联通、人才畅通的国际合作创新的环境,开创国际(600097)间科技创新广泛合作交流的新格局。”

全球科技合作

以更加开放的思维和举措推进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是本次大会的核心话题。

“在全球范围内,科技正在取得惊人的发展,人工智能、6G、无人驾驶、数字和机器人领域的发展给我们整个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通过视频致辞指出,“我认为各国可以在可再生能源开发、碳捕集与存储技术、氢能发电、电池等高端产业领域加强合作,推动可持续发展和应对气候危机方面有着更多的合作。”

需要注意的是,在全球创新版图中,我国的地位和作用正在发生新的变化。高云龙介绍称,与十年前相比,中国国家创新能力综合排名由世界第34位上升至第12位,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了2.7倍,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也提高到了2.44%,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由5万家增长到了33万家。

“中国科技界始终是全球开放合作的倡导者,科技治理的参与者,创新发展的贡献者。我们深入实施科技合作伙伴计划,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科技合作关系持续开展,同90个国家和地区定期召开科技合作联委会,签署了115项政府间科技合作协议。”高云龙表示,未来中国将实施更加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国际科技合作战略,中国科技开放的大门将会越开越大。

围绕推进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方面,高云龙提出,要以机制理念激发科技创新潜能、以合作交流提升科技创新效能、以完善治理促进科技创新赋能以及以加强培养鼓励科技创新蓄能。“我们愿与更多国家科技同行交流合作,学习借鉴更多的国际先进经验,向世界分享更多的中国科技成果,努力为世界科技进步做出更多的中国科技界的贡献。”

民营企业是创新主体

除了加强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之外,促进未来产业领域的产、学、研合作,也是科技创新的题中应有之义。“未来科技创新是支撑未来产业的基础,推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产业化融通发展是必由之路。”张桂华指出。

其中,中国民营企业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也是开展科技创新国际合作的重要主体。数据显示,民营企业占中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80%,占高新技术企业的90%,占科技型中小企业的98%。

作为中国民营企业的代表之一,联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宁旻在大会演讲中指出,联想控股积极致力于推动“数实融合”,并将自身经验赋能更多行业、企业。

例如,联想控股旗下公司联想集团自主研发了智能制造管理系统,借助该系统,工厂处理订单的效率提升了24%,减少积压订单数20%,排产时间缩短了67%,生产效率提高了18%。不仅如此,联想集团还将算力技术和产业运营经验,应用到三一重工(600031)、五矿集团、长城汽车(601633)、隆平高科(000998)、北京大学、上海交大等300多家企事业单位。

除了实践创新之外,围绕我国科技行业“卡脖子”难题,联想控股在产业运营及产业孵化上同样有所布局,包括旗下联想集团成立鼎道智芯公司,联想创投对寒武纪、耐德佳、思特威、钛方科技等企业的投资,联泓新科在新材料领域的攻坚。此外,半导体、集成电路等领域也是联想控股旗下基金公司长期关注的重要投资方向。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高级执行总裁张剑秋介绍称,伊利集团在产业链上游,推行以养带种、以种促养的“种养一体化”生态农业模式;在产业链中游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提高工厂新能源和资源使用效率;在产业链下游各类“零碳”产品实现了全生命周期的碳中和,有效减少了碳排放。

两项成果发布

除了畅谈科技合作及创新之外,大会上还进行了两项重要的成果发布。

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未来技术学院院长江雷发布了仿生界面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的布局成果。据介绍,仿生界面未来技术战略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经济主战场、人民生命健康及军民融合方向,目前已经拓展到了能源、材料、健康、资源、环境、信息等领域。

例如,大面积量子点与有机光电功能材料的单晶微加工装备,能够解决中国“少屏缺芯”的问题。江雷表示,目前我国已经能够制造有机三基色发光大面积屏幕及量子点屏幕。

此外,光电协同芯片、大气等离子体面料处理、有机污染物高效提除技术、超污染高效农药利用技术、生物酶驱油增采技术等,均是我国仿生界面科学及未来技术的布局。“(它)将推动科技与市场经济的深度融合,培养造就一批新的科学家群体,实现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全面发展。”江雷指出。

大会上还发布了中国科技创新图谱。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赵志耘介绍称,中国科技创新图谱是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依托自身科技大数据资源,面向新时代科技创新治理推出的决策支撑平台。

据介绍,中国科技创新图谱汇聚了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近70年的细粒度、高精度、多维度的科技创新链条数据,同时,将人工智能底层技术和科技政策研究相结合,构建了具有针对性的工具集,使得数据转变为维度多样、链条清晰的决策证据。

此外,中国科技创新图谱将大数据和分析技术融合到具体的科技创新治理场景中,在不同应用场景之中,可以将细粒度科技大数据汇聚于不同的时间、空间,以及不同分析视角进行潜在的关联或者结构的特征分析。

“未来,中国科技创新图谱将在充分解构创新链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数据资源,增加分析工具和方法,提升系统服务的智能化、工程化、快速化反应能力和应用能力。”赵志耘表示。

(作者:杨清清 编辑:包芳鸣)

(责任编辑:马金露 HF120)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