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授权

注册

一年蒸发1500亿 小米怎么了?

2019-07-09 10:48:27 和讯名家 
  原标题:一年蒸发1500亿,小米怎么了?

  看点:小米上市一周年:21次股票回购,12次组织调整,股价一蹶不振。

  2018年7月9日,早上9点,小米集团在港交所敲钟上市,发行价为17港元/股,对应公司市值3803.94亿港元,折合美元484.7亿。

  一年前的今天,智东西曾经从营收、利润、技术储备、生态链隐忧、股价、估值等维度对小米公司进行了深度拆解,还原出小米层层盔甲后的6大隐忧。

  整整一年过去了。

  在过去的一年里,小米以11.75亿港元的资金频繁进行了21次股份回购,却依旧无法挽回股价下跌的颓势。小米股票从22.2港元/股的高位一路跌到了如今的9港元/股,对应公司市值2310.22亿港币,折合美元296.2亿(2019年7月8日收盘数据)。

  也就是说,一年之内,小米市值蒸发了接近1500亿港元。

  ——小米如今不到300亿美元的市值,不仅与雷军上市前喊出的“千亿美元市值”相去甚远,甚至比小米2014年底E轮融资所估值的450亿美元还要低上1/3。

  

一年蒸发1500亿 小米怎么了?

  在过去的一年里,手机产业剧烈动荡,头部玩家愈发强势,金立、美图、锤子科技、360接连失声。5G成为时下最热话题,每个人都在问,华为怎么了 ?高通怎么了?5G在哪里?曾经最懂得话题营销的小米手机,却似乎在这轮5G喊话大战中声势渐弱。

  在过去的一年里,12个月间,小米进行了超过12次密集的人员/架构调整,新设立了大家电事业部、AIoT战略委员会。小米第三次进军空调行业,雷军宣布从2019年起“All in IoT”。

  同样在这一年里,雷军输掉了与董小姐那个万众瞩目的10亿赌约,小米的IoT业务依旧只占总营收的25.1%、总毛利的20.3%。(深度:小米与格力251亿营收差距背后到底是什么?)

  在过去的这一年里,全球局势风云激荡,科技被塑造成武器,芯片与5G被蒙上了一层政治意义。逆全球化的暗涌从世界每一个角落兴起,黑天鹅频频飞出。

  如今,在小米上市一周年之际,智东西再度将目光聚焦于此,看看小米还是不是那个小米,江湖又是不是那个江湖?

  市值缩水,股价一蹶不振

  一年前的这个时候,小米以17港元/股的价格在港交所IPO上市。在它刚刚上市的10天内,其股价曾经一度冲到了22.2港元/股的历史最高位。

  

然而,在接下来的一整年里,小米都无法再现那日的辉煌。

  然而,在接下来的一整年里,小米都无法再现那日的辉煌。

  从7月19日开始,小米股价开始扭头下跌。

  8月30日,小米以17.14港元/股的价钱收盘,这是小米的股票最后一次以高于17港元的IPO发行价收盘。

  第二天,小米股价跌到了16.8港元/股,正式破发,并且再也没有回到过17港元以上。

  在此后的四个月里,小米的股价持续震荡下跌,但也一直维持在12港元/股左右。

  第一场股价危机出现在今年1月。

  2019年1月,受30亿限售股解禁等新闻影响,小米股价连续跳水,一路跌破12港元、11港元……

  

1月16日,小米正式“破10”,其股票以9.7港元/股收盘,创下了当时历史最低点,。

  1月16日,小米正式“破10”,其股票以9.7港元/股收盘,创下了当时历史最低点,。

  也正是在这一天结束后,小米第一次宣布进行股票回购——股票回购指的是“上市公司从公开市场回购本公司股票”的行为,一般用于稳定和提高股价,防止因股价暴跌而出现的经营危机。

  小米在1月17日、18日、22日进行了三轮密集的股票回购,随后,小米股价开始慢慢回暖,爬回了11港元/股附近。

  第二场危机出现在5月底。

  随着5月结束,小米股价再次持续走低。5月31日,小米以9.58港元/股收盘,又创新低。再这样下去,小米“破9”指日可待。

  这一次,小米拿出了比上次更加生猛狂暴的托盘决心,死守“破9”红线。在6月这短短的30天里,小米密集地进行了多达16次股票回购,回购新闻密集轰炸股市,平均每1.875天回购一次。

  

最为惊险的一幕发生在6月4日,那一天,小米盘中一度跌到8.91港元/股,眼看“保9”无望。幸好,当日小米以9.02港元的/股惊险收盘,“破9”红线守住了。

  最为惊险的一幕发生在6月4日,那一天,小米盘中一度跌到8.91港元/股,眼看“保9”无望。幸好,当日小米以9.02港元的/股惊险收盘,“破9”红线守住了。

  截止到7月8日,小米一共进行了21次股票回购,付出了11.75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0.37亿元)的资金,回购了1.23亿股股票。

  ——要知道,小米2018年的净利润(non-GAAP)也就只有85.5亿元而已,这次光是股份回购就用掉了12%。

  

截止到目前为止,小米的股价依旧在9-10港元/股左右徘徊,对应公司市值约300亿美元。这一数字与小米IPO时的484亿美元市值相比,相去甚远。

  截止到目前为止,小米的股价依旧在9-10港元/股左右徘徊,对应公司市值约300亿美元。这一数字与小米IPO时的484亿美元市值相比,相去甚远。

  去年上市前,雷军曾向投资者承诺,会让买小米股票的人“至少赚一倍”。

  未来买小米能不能赚一倍,不好说,但起码现在是亏了。

  而且,由于小米以17港元/股的价格发行,又以约9-10港元/股的价格回购了1.23亿股,一正一反,应该有不少股民把钱亏给了小米。

  挣扎中的主营业务,增量在何方?

  手机业务既是小米的铠甲,又是它的软肋。

  小米生态有个“竹林理论”,理论上拔掉一颗小米竹子(行业),整片小米生态竹林仍旧安然无恙。但是现在,一旦拔掉小米手机这颗“大竹子”,小米将处在非常危险的境地,其业务闭环的故事将很难讲通。

  

从小米今年3月公布的2018年财报来看,小米对于“大竹子”手机业务的依赖依旧明显。2018年,小米智能手机业务占总营收65.1%,而且还是以2000元以下的中端机与入门机为主。

  从小米今年3月公布的2018年财报来看,小米对于“大竹子”手机业务的依赖依旧明显。2018年,小米智能手机业务占总营收65.1%,而且还是以2000元以下的中端机与入门机为主。

  在今年1月的小米年会上,雷军曾经说过这样两句话:

  “同学们,可能每个人都感受到了,冬天已经来了。”

  “2019年我们即将面临最严峻的挑战,没有一丝一毫盲目乐观的余地。”

  雷军并没有夸张。

  根据IDC数据,2018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共计14.049亿台,同比下降4.1%。

  这也就意味着,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早已步入负增长,进入零和博弈时代——有人想要赢多几张筹码,势必就有人要输掉本钱。这是一个再也没有“共赢”的时代。

  此前,余承东曾经放下“豪言”——“未来全球只会剩下三个手机品牌,其它一律慢慢被淘汰。”

  在过去一年里,华为手机不仅冲到了全球第三,甚至在某些季度成功超越第二名的苹果,瞄准了第一名宝座。与此同时,金立、美图、锤子科技、360、魅族等二线玩家接连失语,或割肉卖身,或苦苦挣扎。

  面对此情此景,打了个冷颤的不仅是小米,还有其他一线玩家。

  

根据IDC数据,2018年国内市场销量前五的手机品牌中,只有华为和vivo处于正增长,其余OPPO、小米、苹果全部陷入负增长。

  根据IDC数据,2018年国内市场销量前五的手机品牌中,只有华为和vivo处于正增长,其余OPPO、小米、苹果全部陷入负增长。

  对于这些依旧处在第一阵营的手机品牌来说,一个事关生死的“灵魂拷问”摆在眼前——增量市场在哪里?

  小米给出了两个答案:海外新兴市场、女性用户。

  1、Redmi独立,POCO独立,抢占海外新兴市场

  今年1月,小米宣布Redmi(红米)品牌独立运营,前任金立总裁卢伟冰加入小米,担任集团副总裁兼Redmi品牌总经理。当日,Redmi推出首款手机新品Redmi Note 7,搭载骁龙660处理器,售价999元。

  “死磕极致性价比、死磕电商市场”——这是雷军对Redmi品牌给出的指示。

  随后,Redmi推出第二款手机新品Redmi Note 7 Pro,将首发地点选在了印度。Redmi Note 7 Pro搭载高通骁龙675处理器,起售价13999卢比,约合人民币1300元。

  与此同时,去年8月,小米还在印度发布了子品牌POCO。其首款手机新品POCO F1号称“最便宜的骁龙845手机”,起售价仅为2050元。

  是的,印度、印尼、非洲、以及越南菲律宾泰国等新兴市场,是全球手机市场最后一块蛋糕,也是小米们的兵家必争之地。

  小米抢下这块市场的决心无疑是强烈的。

  今年1月18日,雷军宣布成立小米非洲地区部,推动非洲业务拓展,由副总裁汪凌鸣负责(今年5月,汪凌鸣在被公安行政拘留5日后,被小米集团辞退)。

  此外,为了整合资源、提高效率,小米还将原印尼地区、南亚地区、东南亚地区整合为新东南亚地区部,任命石岩为东南亚地区部总经理,向刘毅汇报。

  2016-2017年间,小米曾因产能等问题导致销量大幅下滑,陷入危急之境。彼时,拯救小米的正是印度这一新兴增量市场。2017年Q4,小米甚至超越了三星,成为印度最大的智能手机品牌。

  然而,2019年,时过境迁,印度早已不再是小米一家的天下。

  去年5月,OPPO在印度市场推出了主打线上的子品牌Realme。

  

根据Counterpoint数据显示,Realme已经在不到一年时间里冲到了印度手机市场第一阵营的位置,2019年Q1,Realme占据印度智能手机市场份额7%,排名第四。

  根据Counterpoint数据显示,Realme已经在不到一年时间里冲到了印度手机市场第一阵营的位置,2019年Q1,Realme占据印度智能手机市场份额7%,排名第四。

  2019年Q1里,OPPO、vivo、Realme三个品牌合计占据26%市场份额,直逼小米的29%——一年前,它们加起来也只有12%。

  而在非洲市场,小米的情况更不乐观。传音牢牢把控着非洲智能手机一把手的位置,根据IDC数据,2018年非洲智能手机出货量8820万台,其中传音占据34.3%、第二名三星占据22.6%、第三名华为占据9.9%。

  亚非拉这块增量市场,谁都想抢。小米前有三星、传音牢牢盘踞,后有OPPO、vivo、荣耀虎视眈眈,混战才刚刚开始。

  2、合并美图,瞄准女性市场

  去年11月19日,传闻已久的“小米收购美图”终于尘埃落定,美图宣布将手机品牌与影像技术授权给小米集团,此后美图品牌归小米生产销售,美图自己则向小米抽取每台手机10%的毛利润。

  就在一周前的7月2日晚上,小米与美图联姻之作——小米CC9美图定制版,终于与世人见面。

  其实,小米瞄上美图背后的庞大垂直用户群,已经不是新鲜事了。国内手机市场早有满足女性用户“颜值需求”而造手机的惯例。

  早在功能机时代,三星就曾推出过A408、T508等一系列女性手机,颇受市场欢迎。此后,TCL也曾靠颜值出众的“宝石手机”打下一大片江山。再往后,OPPO、vivo乘势而起。

  只不过,作为小米与美图联姻后推出的第一款产品,小米CC9美图定制版的定价、配置、外观,都只能用“中规中矩,无功无过”来形容,并没有太多亮眼的地方。小米与美图双方的品牌气质、产品定位、市场打法还需要进一步磨合。

  目前,小米已经有5条手机产品线,其中用户群体虽然有一定交集,但总的来说还是相对独立:

  1)小米系列(立足中高端+旗舰市场,线上线下全渠道布局)

  2)Redmi系列(死磕性价比,主打电商渠道)

  3)小米CC系列(面向年轻用户、女性用户)

  4)POCO系列(面向海外极客用户)

  5)黑鲨系列(面向游戏用户)

  除了小米与红米之外,另外三条赛道都是为了拓宽增量市场而做的准备。

  此外,小米线下渠道的“补课”仍在继续。根据小米财报数据,2018年,小米全面开放了线下授权店,截止至年底一共有1378间,全部分布在中国中小城市及农村地区——去年,这一数字仅为62间。

  今年6月12日,小米还专门成立了中国区线下业务委员会,由中国区副总裁张剑慧就任主席,向CEO汇报。

  但是,线下终究还是OV的天下——2018年初,OPPO副总裁吴强曾经表示,OPPO线下有25万家门店。小米要补的课还很多。

  失声的5G,跳票的技术

  2019年,手机圈什么最火?

  5G。

  5G之火,不仅烧遍了手机圈,甚至烧到了科技圈,烧出了国门,烧向了世界。在5G推广前期,这是华为、高通、三星这三大基带技术厂商的主战场,连苹果都要靠边站。

  在这个全民5G的时代,连一向被诟病营销为王的OPPO与vivo也争相展示了其5G技术积累。

  小米虽然也不甘落后,在今年巴塞罗那的MWC上发布了小米MIX3的5G版本,但总体来说还是在轮5G喊话大战中声势渐弱,并没有抢下太多关注度。

  技术研发,一直是小米的短板。

  此前,凭借强大的产品定义能力,小米曾早早地提出全面屏技术,却因研发能力存在短板,未能及时将先发优势转化为技术优势,在全面屏大战中优势未显。

  而在2018年“全民炒芯”的风口浪尖上,小米的松果公司几乎完全哑火,下一代澎湃S2芯片音讯全无。

  ——今年4月,松果被拆分为松果公司与南京大鱼半导体公司,南京大鱼将专注半导体领域的AI和IoT芯片与方案研究,并进行独立融资。松果还将继续手机SoC与AI芯片的研究。

  在过去一年里,小米曾经三次在微博上预告了新技术,它们分别是:

  

2019年1月23日,小米总裁林斌在微博视频里展示了小米折叠屏手机。

  2019年1月23日,小米总裁林斌在微博视频里展示了小米折叠屏手机。

  

一年蒸发1500亿 小米怎么了?

  2019年3月25日,小米手机官方微博宣布明日将揭晓Super Charge Turbo技术,据称这是一款最高功率为100W的快充技术,在演示视频中只用17分钟就能充满一台4000mAh的手机。

  

2019年6月3日,小米总裁林斌在微博展示了小米“屏下摄像头”技术,它的前置采用屏下摄像头,让手机正面没有开孔、没有刘海。

  2019年6月3日,小米总裁林斌在微博展示了小米“屏下摄像头”技术,它的前置采用屏下摄像头,让手机正面没有开孔、没有刘海。

  折叠屏、100W快充、屏下摄像头,这三款都是当前手机界备受关注的热点技术,再次证明了小米手机对于市场需求的敏锐洞察力。

  这三个微博发布的时间节点,也恰好是小米股价下行的日期,不知道是巧合还是营销需求。

  然而,可惜的是,小米的这三款新技术至今也未正式发布,反倒是友商纷纷提前拿出了产品样机。

  在今年的MWC巴塞罗那与MWC上海里,华为与OPPO都曾展示过自家折叠屏手机或“隐视屏”手机,智东西也在现场看见或者体验过,但小米的新品仍旧只能在微博视频里看到。(5G折叠屏彻底引爆手机新革命!48小时逛遍巴展纯干货)(中国5G商用后首次产业大集结!暴走一天揭秘国内5G商用真相)

  AI、5G、芯片……在一轮又一轮的宣传轰炸中,用户对于手机核心技术的敏感度越来愈强。当下的手机产业,缺少核心技术的贴牌集成玩家已被逐渐淘汰。

  今年2月26日,小米进行了一次半年来的最大架构调整——成立集团技术委员会,任命崔宝秋为集团副总裁、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向CEO汇报。

  同时,小米原人工智能与云平台部也拆分为三大新部门:人工智能部、大数据部、云平台部,其负责人均直接向CEO汇报。

  在集团会议上,雷军坚定地告诉所有人,“技术,事关小米生死存亡,是小米持续发展最重要的动力和引擎。”

  

一年蒸发1500亿 小米怎么了?

  话虽如此,但是在2018年里,小米依旧只拿出了58亿元进行研发,这一数字只占小米1749.2亿元年营收的3.32%,远低于华为、百度、阿里、腾讯、苹果这些小米在招股书中号称对标的企业。

  非要比的话,小米研发投入比重跟格力倒是不相上下。

  小米有小米的苦衷。

  

主打“薄利多销”的结果是,2018年,小米虽然做出了千亿以上的年营收,但其年度归母利润只有85.5亿元。如果拿归母利润与研发投入相比,小米其实已经拿出了很高的比例投入研发,很努力了。

  主打“薄利多销”的结果是,2018年,小米虽然做出了千亿以上的年营收,但其年度归母利润只有85.5亿元。如果拿归母利润与研发投入相比,小米其实已经拿出了很高的比例投入研发,很努力了。

  可惜,这种努力似乎还不够。

  “铁人三项”谢幕,AIoT登场

  在2019年1月的小米年会上,雷军首次在公开场合将公司战略从“铁人三项(硬件+新零售+互联网)”替换为“手机+AIoT”。

  “手机+AIoT”双引擎战略,将是小米未来五年的核心战略。

  雷军说,AIoT此前是AI+IoT,是人工智能+物联网平台。但是从2019年起,对小米而言,AIoT是“All in IoT”。未来5年内,小米将在AIoT领域持续投入超过100亿元。

  雷军接着补充了一句:“IoT就是万物智慧互联,就是超级互联网,赢得了AIoT,小米就赢得了未来的‘硬件+互联网’。”

  此前,小米一直执拗地将自己定义为一家“互联网公司”。然而在过去几年里内,其互联网服务业务从来没有超过总营收的10%。

  小米的互联网故事,从风起讲到风落,最终还是决定不讲了。

  这一决定是明智的。

  由于手机整体客户群体明显偏向中低端,优质流量乏力,小米这几年来互联网业务迟迟未见起色。

  2018年,小米MIUI用戶平均收入(ARPU)提高到了65.9元,比去年的57.9元多出了8元——但仍旧远低于阿里与腾讯从百元到数百元不等的价钱。

  小米的互联网业务主要集中在广告、游戏等方面,而在移动互联网壁垒森严的当下,以阿里与腾讯为首的巨头早已筑起流量高墙,小米想在这里抢生意,无异于虎口夺食。

  因此,小米决定不提“铁人三项”的故事,转而专心发力AIoT。

  可是,AIoT究竟是什么?

  在财报里小米宣布,2018年其IoT平台已连接IoT设备数达到1.51亿(不包含手机和笔记本电脑),同比增长193.2%。

  智东西在《伟大时刻:小米的命门》一文中已经为“1亿台IoT连接设备”卸过妆,此处不再赘述,只说结论。

  在小米的1.51亿台IoT设备中,手环、路由器、电视、电视盒子这四款爆品占据了极高的份额,如果再算上小米的空气净化器、智能电饭煲、智能摄像头等出货量早已过百万部的热销产品,我们则可以看到,小米这90+家智能硬件生态链企业中,真正将市场打透的其实不多。

  

95家小米智能硬件生态链企业布局(统计日期截止至2018年7月)

  95家小米智能硬件生态链企业布局(统计日期截止至2018年7月)

  下一站,家电?

  当一个名词宽广如“万物互联”时,它往往包括了所有东西,也往往什么都不包。

  IoT时代在风口磨磨蹭蹭了这么多年,始终没有爆发。

  除了最初一波小米手环、移动电源、空气净化器等产品外,小米生态链近年来诞生爆品的速度也在下降(扒光95家小米“杂货铺”公司!10大领域布局 爆款疲软)。

  如今,小米AIoT的目光兜兜转转,又回到了家电身上。

  2018年7月底,小米发布了一款售价1999元的米家互联网空调。这是小米第三次试图进军空调产业。(深度:小米空调会凉吗?)

  虽然已在电视领域取得一些成绩,但是在壁垒森严的大家电领域,小米打下的阵地还太少太少。

  今年5月,小米还宣布成立大家电事业部,高级副总裁王川任总裁,负责除电视之外的空调、冰箱、洗衣机等大家电品类业务,向CEO汇报。

  格力、海尔、美的、海信等传统厂商仍继续主导大家电行业,它们不仅掌握了强大的线下渠道、极高品牌知名度,还对核心零部件有着极强的掌控能力。小米的“年轻人第一台XX”模式,在这里并不那么好用。

  毕竟“年轻人第一台XX”模式背后存在一个悖论:一位需要买空调的“年轻人”,可能已经是一个买得起房的“年轻人”,而不是当初那个用着小米手机的“年轻人”了。

  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2018年,空调线下市场零售额份排名前三分别为:格力(37.86%)、美的(24.59%)、海尔(11.05%),小米未进前十。

  而线上市场零售额份排名前三分别为:奥克斯(26.02%)、美的(23.37%)、格力(22.12%),小米同样未进前十。

  组织架构动荡,人员调整频繁

  同样在去年小米年会上,雷军表示,当前小米发展面临的两个主要矛盾是:

  公众对小米的期待与小米创新、发展速度之间的矛盾;

  小米的高速发展需求与现有组织管理能力之间的矛盾。

  因而,为了改变组织管理能力短板,在过去一年里,小米公司内部极其动荡,各大业务部门拆拆合合,人员调动频繁。

  比如小米联合创始人王川,他先是在去年Q4被委任为集团参谋部参谋长、中国区总裁;

  随后在今年Q2,王川的中国区总裁一职由CEO雷军兼任,王川就任大家电事业部总裁兼参谋长;

  接着在今年7月,王川的集团参谋部参谋长一职由集团副总裁张峰接任,张峰同时兼任集团采购委员会主席。

  

上图为智东西统计的、小米集团在过去一年里进行的12次架构调整/人员任命。其中最为值得关注的一点是,在新设立的这种多部门当中,至少有22个部门负责人都直接向CEO雷军汇报。

  上图为智东西统计的、小米集团在过去一年里进行的12次架构调整/人员任命。其中最为值得关注的一点是,在新设立的这种多部门当中,至少有22个部门负责人都直接向CEO雷军汇报。

  小米虽然此前曾经宣布改组“扁平化”,设立“层级化管理”,但从目前来看,身兼董事长、CEO、中国区总裁三职的雷军,身上的管理担子依然非常重。

  结语:一场持久战

  小米,这家仅用了7年就突破千亿元营收大关、仅用8年便成为全球第五大手机厂商的公司,是在雷军带领下由无数米粉共同打造出的现象级超大型IP,也是在令人绝望的强敌BAT环绕之下厮杀出一条血路的创业神话。

  作为本土手机品牌中少有的上市公司,同时又是港交所“同股不同权”的上市第一股,其特殊性与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过去的这一年里,全球局势风云激荡,手机行业马太效应越发严重,强者越强、弱者越弱,技术成了真正的第一生产力——以华为为首的头部玩家砸下海量资源,猛拓线下渠道、砸钱狂推5G,一大批家底太薄的二线手机品牌被逼得退无可退,只得悄然割肉卖身,暗淡出局。

  根据小米年报数据,2018年,小米集团全年实现总营收1749.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2.6%,经调整利润85.5亿元,同比增长59.5%。

  对于小米来说,这份成绩单中规中矩。

  在过去的这一年里,小米没有完成从质变到量变的进化。雷军所提出的“两个主要矛盾”依旧严峻:

  1、小米没有完成技术研发的突围、线下渠道的突围、互联网服务的突围、IoT产业的突围,公众对小米的期待与小米创新发展速度之间依旧存在矛盾;

  2、小米进行了12次频繁的架构调整,却还是没能完成组织能力的突围,优秀管理人才、优质管理经验仍然缺乏,小米高速发展需求与现有组织管理能力之间依旧存在矛盾。

  在过去的这一年里,我们看到了小米的努力,也看到了雷军的努力,他们都已经很努力了,只可惜还是不够。

  正如雷军所说——“这将是一场持久战。”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智东西。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赵艳萍 HF094)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新闻排行榜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