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全面“渗透” 让文化产业更有“看头”

2024-05-27 07:19:56 证券时报网 

证券时报记者 吴瞬

第二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文博会”)今日落下帷幕。本次文博会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各个展馆弥漫着浓浓的“科技味道”:一些观众在会说话、会动的AI相框前“走不动道儿”;一些观众头戴着VR眼镜,身临其境般地体验着远方的名胜古迹;还有一些观众在一面屏幕前,体验只需要输入几个关键词就能自动生成一幅“名画”的神奇……

科技与文化融合,现代与传统交汇。证券时报记者在这一届的文博会上发现,随着生成式大模型等众多新科技、新技术的“渗透”,诸多文化产业变得更有“看头”,也更有“乐头”,这也预示着中国文化产业和文旅市场正在经历着一场嬗变。

体验上倍加满足

“一进展馆就充分感受到了中国各地乃至全球的特色文化,更不要说很多展商还用上了先进的AI、VR、AR等新技术,让这场文博会变得更精彩,在体验上也是倍加满足。”文博会上一位观众对记者说。

与这位观众的感受类似,证券时报记者注意到,在本届文博会上,各个展台都在科技上“下足狠功夫”。尤其是通过AI、VR等多媒体结合的方式,充分展现出当下中国文化产业在数字化转型、媒体融合、元宇宙、文化和科技创新等的新业态、新应用、新模式。

如在甘肃展台,展台打造了“寻境敦煌——数字敦煌沉浸展”,这一综合应用三维建模技术、VR虚拟现实场景等,1:1高精度立体还原莫高窟第285窟,可以让参观者零距离观赏壁画、360度自由探索洞窟细节。而这一极佳体验的背后,记者发现这正是来自腾讯公司的技术。

据腾讯公司现场工作人员介绍,“寻境敦煌”依托敦煌学丰厚的研究成果和“数字敦煌”的多年积淀,结合腾讯游戏科技等前沿技术能力,综合应用三维建模技术、游戏引擎的物理渲染和全局动态光照、VR虚拟现实场景等前沿游戏技术,1:1高精度立体还原第285窟,实现上亿面的高保真数字模型和超高分辨率的表面色彩。

在科技上下足功夫

宁夏展区则是在“打造文化兴盛沃土”主题下,现场通过LED高清屏幕、VR、宣传片、产品实物、出版物、氛围音乐、图片文字、项目书、微电影、二维码、微信公众号矩阵等多种形式呈现展示;线上,通过全景拍摄技术模拟线下展会场景,将各板块展览内容在云上平台同步展示,强化网上交易功能,打造永不落幕的“数字文博会”。

宁夏展区负责人介绍,此次宁夏馆布展在优化展陈设计、丰富展陈方式和提升科技含量方面下足了功夫。通过简约大气的现代设计、动态灵活的展区划分以及VR体验、互动工作坊等科技元素的融入,宁夏馆将全方位展示宁夏的文化繁荣与产业创新,为观众带来前所未有的感官体验。

在现场,不仅是各地文旅,文化类企业同样是不遗余力展现自身的科技含量。记者在现场看到了一款名为清昼、可通过手机操作泡茶的自动泡茶机,它结合了中国传统茶文化与现代科技,实现了智能泡茶。该公司创始人刘荣秋表示,手机直接操控的清昼智能茶艺师首先拥有资深茶人的精湛技艺,可以按照每种茶叶的不同冲泡方式,将中国传统茶艺的步骤解构,根据温度、压力、茶水比、冲泡工序与流程适配出不同茶类的最佳冲泡配方,将茶艺科技化,保证每一次冲泡都是释放最佳口感的终极享受。

丝路视觉则是联合字节跳动公益,依托PICO的交互技术打造了国内首部重现古文献四大发现的VR交互式沉漫体验——《古籍寻游记》,本系列VR展示分为“钦天监南怀仁题本”等四部作品,用户通过身份带入,不再是坐在屏幕前,而是获得一种穿越体验,以亲临者的身份站在了历史里;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向大众普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科技”数字化发展。

AI正全面渗透

在本届文博会上,证券时报记者注意到,AI正在渗透进文化产业的方方面面。

记者在“中展—开普云典藏大模型”展台看到,将传统文化和先进技术结合,以人工智能复现齐白石大师的创作神韵:只需要随便点击几个“草木生机”、“花鸟趣味”、“大好河山”等关键词,大模型就能立刻生成一幅齐白石风格的画作,并还能把它快速转化为动态视频——在画中,小鱼、小虾、小鸡等形象都能运动起来。

“这个大模型是跟我们合作方一块完成的,他们拥有齐白石原画和数据,给到大模型去学习齐白石的风格,在此前拥有的底层能力下,我们大概两周时间就搭建好了这个平台。我们这个大模型为了现场展示只提供了按钮选择关键词操作,但实际上我们可以提供一个输入框,你自己打文字输入进去就能立刻生成。比如,你甚至可以让它画一幅齐白石风格的宇航员照片或者大头儿子、小头爸爸的画,这个反差就很大了。”开普云一位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这些创新的内容展现形式不仅打破了时空的限制,让观众可以随时领略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也为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提供了新的路径和可能。

据了解,此次开普云参展的典藏大模型不仅展现了公司在AIGC创新方面的实力,也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注入了新的活力。未来,开普云将继续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多模态内容生产,探索文化发展的新路径,让中国传统文化在智能时代焕发新生,为全球文化交流与创新贡献中国智慧与力量。

记者在一家名为“趣丸”公司的展台看到,该公司利用生成式AI技术,打造了一个3D手办生成体验区。该公司工作人员介绍,用户可以上传一张照片就能自动生成一个3D头像,可以直接替换“小玩偶模型”头部,再用3D打印机打印出一个独一无二的专属玩偶。“甚至你还可以拍一段全身视频,完整生成你整个的人物模型再进行打印。”

在来画科技展台,记者看到科比、爱因斯坦、杜甫等名人在相框中像“活过来”了一样,可以说话、可以动起来。工作人员介绍:“公司的AI相框基于SkinSoul动画垂直模型,可将静态的人像‘复活’,用一张照片即可生成动起来的高清视频,甚至还可以接入大模型,进行实时对话。”

据介绍,自成立以来,来画依托自身1800万动画数据资产,自主研发出SkinSoul动画大模型,集成7大核心技术能力,打造了可控AI视频生成和可视化AI智能体,用AI实现下一代交互方式。

而在广东综合展区,更是专门设置了“大模型产业应用厅”,精选8个大模型,展示广东以最新科技赋能提升新质生产力,催生万亿级产业集群的新成果。

(责任编辑:董萍萍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