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从今天可以使用、可以通达的空域,变成可以计算的空域。
本文为IPO早知道原创
作者|苏打
微信公众号|ipozaozhidao
“低空资源这种自然资源当前是被浪费的,但我们可以把它变成非常有价值的经济资源,就像地面资源中,修路以后就能变成经济资源”。
11月22日,IDEA研究院创院理事长、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沈向洋在2022IDEA大会上正式发布由IDEA研究院编制的《低空经济白皮书——深圳方案》,提出将低空空域从“自然资源”转变为“经济资源”的理念,并指出从“可通达空域”转变为“可计算空域”,进而成为“可运用空域”的数字化实现路径。
白皮书指出,低空空域不仅是承载低空飞行的物理空间,未来更应成为实现新型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生产要素。结合技术研发驱动、产业链建设完善,以及政府一系列政策推动,低空经济领域将有望催生包括低空制造、低空飞行、低空保障和综合服务等在内的超万亿级产业集群。
沈向洋通过分享IDEA研究院对于发展低空经济的理念、愿景、思路和方法,希望为深圳和各地发展低空经济提供借鉴参考,并介绍IDEA研究院低空经济研究中心开发的智能融合低空系统(Smart Integrated Lower Airspace System,SILAS)。研究中心由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李世鹏亲自带领,研发SILAS的目标是打造“管服一体化”的系统平台,未来将协助政府空管部门实时精准管控,以及赋能运营企业创新应用场景。
沈向洋表示,当前低空经济的难点在于,“要从今天可以使用、可以通达的空域变成可以计算的空域,而空域是非常复杂的事情。”
但他对未来低空经济的前景充满乐观。“整个人类的简史,就是一部勇闯无人区的历史。而我们一直在找这样的‘无人区’。今天,窗外的这片低空就是离我们最近的‘无人区’。
将低空空域变成「可计算、可确权」
通常认为,低空经济是指在1000米以下的低空空域有人和无人的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的经济形态。
2021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提出“发展交通运输平台经济、枢纽经济、通道经济、低空经济”,首次将“低空经济”概念写入国家规划。
围绕低空活动和经济发展的需求,IDEA研究院提出并正致力于开发智能融合低空系统(SILAS,Smart Integrated Lower Airspace System),开展分阶段规划,设计低空经济的产业和技术发展路线。
SILAS的目标是建立数字化的低空运行环境,实现空域设计和航路规划,提升低空运行的数字化水平,推动管理与服务的端到端数字化建设。SILAS将兼顾安全与发展,守护低空活动安全的底线,考虑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实现,坚持基础设施架构的高安全性、可扩展性和开放能力。
IDEA研究院认为,应加速低空空域从自然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并在《白皮书》中提出了从“可通达(Accessible)”到“可计算(Computable)”再到“可运营(Operable)”的实现路径,坚信低空空域不应只是承载低空飞行的物理空间,更应成为实现新型商业和社会价值的生产要素。
相较于高空飞行成熟的空域管理和商业运营,低空飞行刚刚起步,管理几乎还是空白:低空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也缺少合适的基础设施,协助监管部门精准管控,赋能运营企业创新应用。
《白皮书》提出,低空经济的发展需要各界共同推动,开展空域确权与可计算空域的前沿经济与技术领域的理论研究,建设数字化的低空智能融合基础设施,启动多场景的产业化应用试点,推进多种技术深度融合、自主可控、世界领先。
IDEA研究院表示,将同相关政府部门,以及美团、顺丰丰翼科技、东部通航等低空核心运营企业一道,在深圳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勇敢开拓,同时期待与有志于发展低空经济的各位人士联系合作,一起将低空经济发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低空通常指距正下方地平面垂直距离在1000米以内的空域,根据不同地区特点和实际需要可延伸至3000米以内的空域。
《白皮书》把低空空域看作是新的“无人区”,不仅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想象空间,还有比地面交通更高维度、更丰富多样的产业和应用前景,更有实现超万亿级的产业规模的可能,值得人们去探索开拓。
在IDEA研究院,低空经济研究中心(LASER Center)负责人李世鹏正带领团队,探索以技术推动低空空域转化为经济资源,并通过建设数字化的低空智能融合基础设施,充分发掘低空空域价值,创建生活工作新范式,开拓经济发展新空间,推动低空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
“实际上,低空从一开始就是个数字空间,想要把它利用起来、管起来,必须首先把低空数字化,将低空空域首先变成可计算空域。只有做到可计算才可以度量,才可以确权,并进行估值。这就决定了低空这个方向具备非常大的发展前途”。李世鹏在大会“寻找数字经济新大陆(000997)”论坛中表示。
低空经济商业化路径正在展开
据顺丰集团丰翼科技董事长冯黎在论坛中分享,2022年,丰翼着手测试无人机已整整10年。近两年,丰翼进行了大量的载货商业分析,2021年已执飞超30万架次,今年预期将远超去年。
“具备一定的技术沉淀、实现多次大面积飞行后,我们认为,结合各地方政府给予的飞行环境,已经可以开始考虑是否能够真正将无人机这件事向商业化去发展。”
目前,丰翼已经在部分海岛上基本上实现商业飞行,包括带货进行物流交付、帮助快递场景进行拉直线路的工作。“有时地面绕行可能是几十公里,低空直线拉直后距离可能只有几公里,这是非常好的实践场景”。
不仅如此,丰翼还利用无人机在部分城市开展实际检测标本的运行。检测标本与无人机的运行有很大价值相关——高频次的班次越多,检测标本的时效性就越高。同时,针对一些比较偏的检测点,用车跑的样本数量可能会不足,但无人机就非常适合这种低载重量高频次的运行。
“在一些特定场景,无人机的商业价值也已初步展现,比如航程载重。丰翼追求的一个方向是,能够覆盖全场景的低空运载工具及服务。”冯黎表示。
而2017年底才开始涉水无人机的美团,原本只是因为当时美团外卖每天的单量突破了1000万单。
”当时的创始团队对运力不足的问题很苦恼,而且一些特定场景用户的需求也无法满足。比如买药的订单30%发生在夜间,但我们并没有24小时的运力。基于这些综合因素,我们开始探索无人机,力求做到既高效又安全,而且要用最少的资源。”
美团副总裁兼无人机业务部负责人毛一年在论坛中坦言,美团为此做了各种研发,包括飞机、航线规划调度、自主飞行等。但他认为,目前为止,“如果将1.0视为可以商业化,我们现在只有0.5,就,离真正的商业化还差一点点。因为当前美团外卖APP上有两个选项,用无人机送和用小哥送,而我们并没有达到绝大多数用户都一定选无人机送的水平,即用户体验的最优化还没有达到。”
不过,毛一年透露,美团正在与民航局接洽,经过一系列的审定的过程,可能“很快就会有一个好消息对外宣布”。
另一位参加此次论坛的深圳市东部通用航空有限公司董事长赵麒则表示,2025年-2035年,“我认为应该是直升机加载客无人机。2030年以后,我相信无人机会在主要的位置上,而直升机则是补充,这是我们公司的一个初步判断。
以数字化为基底服务万亿市场
冯黎认为,如果将无人机理解为一个运输载具,那么其价值可以对标整车厂作为交通工具的产业价值,“不要说全球,在国内应该都是过万亿的市场”。
但其中有三个前提条件,一是无人机能够进入到常态化、规模化的飞行环境;二是基础技术领域要充分发展,即便是机器已经足够智能。同时,企业需要找到一个切入角度,“今天的起点应该是立足于从能够带来差异化运行提升的角度切入市场,我认为核心就和低空、无人机、物流进行组合。
他表示,物流产业非常大,无人机的特征事故高频次、高时效,可能单次载重量不那么高,因此不可能完全平替掉物流。但在物流中找出的差异化价值,应该也是过万亿的市场。
运输海岛这些东西,一些特殊的地理环境,能够差异化的提升时效,解决很多用户场景的需要。在大的十几万亿当中,应该拿出一小块。因为我强调的是差异化价值,如果只是平行价值,还是按原有的产业继续跑,那我们干这个新兴产业没有意义
以美国企业Wing为代表,2022年其使用无人机配送的单量已超20万单。“以这个数字为一个基点,每年提升3倍左右,每年提升3-5倍的增长曲线肯定有。”
毛一年表示,美团现在有6.8亿用户,即便只有1/10的用户使用无人机配送,就6800万用户。“我希望未来5年美团无人机能服务6800万用户,这是我们努力的一个方向。”
李世鹏强调,空域是公共设施,必须政府来主导、来建设,且必须用数字化手段,以技术为底。“这件事情一定要靠数字化技术把整个空域充分管理起来,把整个地面基础设施包括感知的、数字的通讯基础设施,以及起降的基础设施,统一建起来,让大家共享。这可能是最终的解决方案。”
“现在低空的情况是,因为我们没有统一的精细化感知通讯系统,很多的低空飞行器是传统空管无法监测到,因此管不住。而IDEA研究院正在构建的智能融合低空系统(SILAS),希望能极大地推动这方面的发展,让管理部门依靠数据来做决策,将飞行规则进一步精细化。”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IPO早知道。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