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证研》沪深资本组 罗九/研究员 唐里 映蔚 洪力/编审
在福州城西北隅的五凤山麓,坐落着被称作“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的福州软件园。据福州市政府数据,园区汇聚了650家企业,福州瑞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芯微”)也是其中之一。
反观其身后,2018年,瑞芯微营收规模却不如5年前,经营业绩尽显疲态。且其大客户深圳市华商龙商务互联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圳华商龙”)经营困乏“卖身”,或“转身”变竞争对手。与此同时,瑞芯微招股书披露的采购数据、财务数据等存在诸多矛盾,信息披露或存“硬伤”。种种问题摆在面前,瑞芯微能否获得市场的认可?
一、营收不如5年前,大客户或“变”竞争对手自称为国内集成电路设计行业的优势企业,中国大陆前十Fabless芯片供应商之一,瑞芯微近年来的业绩表现,却不尽如人意。
2013-2018年,瑞芯微营业收入分别为14.49亿元、10.21亿元、10.16亿元、12.98亿元、12.51亿元、12.71亿元,2014-2018年分别同比增长-29.59%、-0.48%、27.81%、-3.67%、1.63%。
2013-2018年,瑞芯微净利润分别为1.68亿元、0.55亿元、0.25亿元、0.9亿元、1.06亿元、1.92亿元,2014-2018年分别同比增长-67.1%、-54.16%、255.24%、18.11%、81.11%。
2013年以来,瑞芯微营收、净利增速呈“过山车”态势。2018年,瑞芯微营业收入规模竟低于5年前。
业绩增长乏力的背后,瑞芯微大客户或“变”竞争对手,令人唏嘘。
据招股书,瑞芯微对深圳华商龙的销售金额分别为2.48亿元、2.04亿元、2.34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19.1%、16.3%、18.38%。其中,2016-2017年,深圳华商龙为瑞芯微第三大客户,到了2018年,则上升为第一大客户。
据招股书及市场监督管理局数据,深圳华商龙成立于2014年11月7日,为电子元器件分销商,2015年8月被深圳市英唐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英唐智控(300131,股吧)”)收购,成为英唐智控全资子公司。
2019年11月11日,英唐智控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胡庆周及深圳市赛硕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赛硕名俊进取六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以下简称“赛硕基金”)与深圳市赛格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赛格集团”)签署股份转让及表决权委托协议,约定胡庆周、赛硕基金向赛格集团合计协议转让5.23%英唐智控股份,同时胡庆周将于2020年3月31日前将其届时持有的全部公司股份对应除分红、转让、赠与或质押权利外的股东权利委托赛格集团行使。此次交易完成及表决权委托完成后,英唐智控控股股东将由胡庆周变为赛格集团,实际控制人变为深圳市国资委。
值得注意的是,据赛格集团官网介绍,半导体产业系赛格集团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赛格集团旗下子公司深圳深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是半导体芯片及成品管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具有集芯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等完整半导体芯片生产线,其半导体芯片主要应用于照明领域。
且赛格集团与意法半导体集团公司合资创办的深圳赛意法微电子有限公司,属于半导体芯片测试封装企业,从事消费类电子、汽车电子、通信产品、工业机动化等芯片封装测试业务。
而据英唐智控公告,未来,英唐智控依托上游优势的稀缺芯片代理资源和下游BAT、中国移动等客户资源,以及赛格集团在半导体国际资源、半导体设计与封测领域的优势和布局,拟在半导体领域持续加大布局,向上游集成电路设计领域持续开拓,致力于成为集半导体芯片设计、芯片产品、配套供应链服务以及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半导体综合解决方案供应商。
目前,赛格集团在半导体的设计、封装、测试领域均有布局,且未来将重点发展半导体产业。英唐智控也“雄心勃勃”,未来计划依靠自身及控股股东赛格集团资源,进军集成电路设计领域。那么,未来英唐智控及其控股股东,和瑞芯微是否在集成电路设计领域狭路相逢?而作为英唐智控子公司,深圳华商龙和瑞芯微的合作是否受到影响?不得而知。需要指出的是,除了大客户或“变”竞争对手之外,瑞芯微一连串财务数据“对不上”,令人不解。
二、财务数据“打架”,采购金额缩水2500万元近年来,瑞芯微与资本市场“赛跑”。2019年5月,瑞芯微又递了一版招股书,这已是瑞芯微递交的第四版招股书。在不同版本招股书之间,瑞芯微披露的多项财务数据却不一致。
据2017年版招股书,2016年,瑞芯微封装测试服务采购金额为19,291.57万元,采购数量为7,951.76万颗。而据2019年版招股书披露的数据则分别为16,699.26万元、6,246.11万颗。
相较于2017年版招股书,2019年版招股书披露的封装测试服务采购金额、采购数量分别少了2,592.31万元、1,705.65万颗。
与此同时,瑞芯微主要产品的产量,亦存差异。
据2017年版招股书,2016年,瑞芯微主要产品芯片的产量为7,951.76万颗。
而据2019年版招股书,2016年,瑞芯微主要产品芯片的产量为8,019.76万颗。
两版招股书披露的2016年芯片产量相差68万颗。
不止采购金额、产量,瑞芯微的营业成本、净利润、销售费用等财务数据亦矛盾重重。
据2017年版招股书,2016年,瑞芯微营业成本、净利润分别为78,338.62万元、8,909.83万元。而据2019版招股书,2016年,瑞芯微营业成本、净利润分别为78,712.75万元、8,983.07万元。
2019年版招股书披露的营业成本、净利润,分别比2017年版招股书披露的数据多了374.13万元、73.24万元。
销售费用方面,2017年版招股书、2019年版招股书显示,2016年销售费用分别为9,938.51万元、10,634.77万元,两者相差696.26万元。
2016年,瑞芯微销售费用由IP核提成费、职工薪酬、运费、差旅费、广告印刷费、展览费、业务招待费、其他构成。其中,2017版招股书、2019版招股书披露的职工薪酬分别为1,154.85万元、1,851.1万元,2019版招股书披露的职工薪酬比2017版招股书披露的数据,多出696.25万元。除了职工薪酬外,两版招股书披露的关于销售费用的另外几项数据均一致。
显然,两版招股书中的销售费用差异,或是职工薪酬“变化”所致。而职工薪酬为何凭空多出数百万元?而招股书并未予解释,令人费解。
然而,瑞芯微招股书间的数据“乌龙”还未结束。
据2017年版招股书,2016年,瑞芯微管理费用为33,307.13万元,其中职工薪酬、研发费用分别为1,644.65万元、28,081.8万元。
据2019年版招股书,2016年,瑞芯微管理费用为5,525.53万元,其中职工薪酬为1,952.73万元,而研发费用则单独列项,金额为26,711.22万元。
两相比较,2019版招股书披露的职工薪酬,比2017版招股书披露的数据多了308.08万元,而研发费用则缩水1,370.58万元。
然而,上述两版招股书显示,考虑报告期内的会计政策变更、合并范围变化等因素,对上述数据“打架”现象,或未产生影响。
所披露的数据“打架”现象频发,瑞芯微信息披露的质量,或存在“硬伤”。未来,瑞芯微是否能够获得市场的认可?《金证研》沪深资本组将继续保持关注。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金证研。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