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原生鸿蒙HarmonyOS NEXT正式发布 余承东:1.5万个原生应用和元服务已上架

2024-10-22 22:18:25 每日经济新闻 

移动端操作系统,很长一段时间由安卓和苹果二分天下。HarmonyOS NEXT的诞生改变了这一现状。

在10月22日的原生鸿蒙之夜发布会上,HarmonyOS NEXT正式发布。由于它不再兼容安卓应用,业内也称之为“纯血鸿蒙”。作为独立于Android和iOS的第三大移动操作系统,鸿蒙是我国首个实现全栈自研的操作系统。

“长期以来,操作系统主要都是由欧美主导,鸿蒙操作系统实现了全面突破。可以说,我们在操作系统的研发,用10年的时间干了欧美同行30多年才做成的事,实现了终端操作系统的自主可控。”会上,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余承东说道。

然而,对一款操作系统来说,能否在生态层面开辟出新天地是所有人对它的期待。对此,余承东介绍称,截至目前,鸿蒙拥有1.1亿+的代码行、675万注册开发者以及10亿+鸿蒙生态设备,覆盖手机、平板、穿戴、智慧屏、车机以及鸿蒙智联产品和千行百业的终端。

谈及生态发展,他表示,只靠华为自己是做不成鸿蒙的。“在各行各业伙伴的共同努力下,已有超过15000个鸿蒙原生应用和元服务上架,相比4个月前增长了10倍。”

鸿蒙内核历经迭代

操作系统分为很多层,其中,内核是操作系统的核心组件,提供操作系统最基本的功能。内核负责管理系统的进程、内存、设备驱动程序、文件和网络系统等。可以说,内核决定了操作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是操作系统的基石。

其中,大名鼎鼎的安卓系统便是基于Linux系统内核开发而来。从发展历程来看,1979年,AT&T公司出于商业的考量,将Unix的版权回收,这导致后来学术界自力更生,一位教授参照Unix的功能,写了一个Minix系统,用于教学生操作系统。1991年,在赫尔辛基上大学的林纳斯·托瓦兹,参照Unix和Minix,重写了一个初始的Linux系统,有别于Unix的闭源(代码不可获得),Linux系统遵循开源协议,意味着任何人都可以获取和编辑代码,进行修改,也因此,Linux获得了极大的关注和应用推广。

当前,包括国产的操作系统在内,全世界有很多公司会基于Linux内核去做Linux发行版的操作系统,这是因为一个全新内核的操作系统从诞生到稳定使用,开发周期非常长,工作量也非常庞大。

从时间上看,微软在1985年推出Windows 1.0后,经过多次迭代才于2001年推出一代经典的操作系统Windows XP;从代码量来看,Windows XP系统有4000万行代码、微软Windows 7系统有5000万行代码,系统耗费之大可想而知。而Linux内核作为一款开源系统,在经过30年的发展,无数开源社区的程序员参与后,截至2020年,Linux内核已经有2780万行代码。

摆在操作系统开发者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站在别人的肩膀上”,基于已有的开源系统(如Linux等)内核“二次定制”,要么整个操作系统源代码均自主研发,不依赖任何已有成果。后者相当于“平地起高楼”,虽然完全自主可控,但面临开发团队人才培养难、软硬件生态建设难等诸多问题。

而华为恰恰选择“最难走的路”。在2019年华为公布的鸿蒙OS架构中,内核包含Linux内核、鸿蒙微内核和LiteOS,彼时华为计划未来会完全转成鸿蒙微内核,当时安卓应用基于Linux内核可以和鸿蒙OS进行兼容。

不过,10月22日伴随着HarmonyOS NEXT的发布,该版本只基于鸿蒙内核,不再像安卓和iOS等系统一样依赖Linux或Unix内核,未来基于安卓开发的App应用也将不再被兼容。

据华为方面介绍,纯血鸿蒙基于分布式软总线,通过软硬端云协同,在低功耗下跨设备连接速度可提升3倍,最多可同时连接4台设备,实现跨设备的互通。此外,华为还首次将AI能力融入操作系统,在盘古大模型加持下,小艺(华为语音助手)具备更强的感知、推理能力,也可以识屏对话,调用权威百科;随时响应各类任务;润色改写内容等。

生态是操作系统的核心

虽然解决了系统内核的问题,但这对于打造一个全新的操作系统来说,仅仅只是个开始,一个操作系统能否生存下来的关键因素还在于生态。

如果说芯片是计算机和互联网信息世界的硬件“神经中枢”,那么,操作系统便是让计算机硬件具备“灵魂”的基础。操作系统向上对接软件,向下连接硬件,是信息技术的核心底座。在这里面,无论是建立硬件生态还是软件生态,每一个单拎出来都是一个大工程。

硬件生态方面,为了兼容各种各样的硬件,厂商需要去做开发驱动。开发驱动和开发内核不同,后者只需要自己人埋头苦干,而开发驱动需要与硬件厂商合作,如果该操作系统的市场占有率低,硬件厂商并不愿意开发驱动,而软件厂商也只有当某个操作系统市场占有率达到一定程度时,才会帮忙适配软件,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悖论。软件生态贫乏,导致操作系统用户数量越来越少,软件厂商也很少主动适配软件。

事实上,在操作系统发展的路上,有很多系统因生态的原因而惨遭淘汰,强如微软在桌面系统称霸多年,但Windows Phone由于市场份额太小,导致国内外软件厂商大多不愿意开发其手机App,而软件方面的不足又促使更多的用户抛弃了Windows手机,最终导致Windows Phone的衰落。

硬件方面,从2023年下半年开始,华为手机复苏趋势明显,契机是2023年8月推出的Mate 60系列,这款手机搭载了相当于5G的通信性能,在当时一度引发热议,并使得后续华为推出的手机也持续热销。调研机构CINNO Research日前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时隔46个月,今年8月华为手机国内销售额再次超苹果。与此同时,该机构还表示,今年8月,华为在中国售价6000元人民币以上手机市场的份额提升至37%。

15000个鸿蒙原生应用和元服务上架

软件方面,国民级App的鸿蒙版备受关注。本月上旬,微信鸿蒙原生版正式开始邀请内测,据悉,目前微信鸿蒙原生版已包含基础社交通讯、音视频通话、朋友圈、微信支付的二维码收/付款等功能。微信团队表示,微信鸿蒙原生版各项功能在不断适配中,将在后续版本中陆续更新完善。

与此同时,网名为“客村小蒋”的腾讯WXG(微信事业群)在职人员近日也在微博上公布了微信的鸿蒙原生版与iOS和安卓的区别。“原生鸿蒙完全是一套新的技术框架,编程语言是独特的ArkTS语言,这意味着所有的App都要完全重写。技术同事说,开发微信鸿蒙原生版有当年做第一版微信的感觉,很多问题,大家要对着文档边做边学。虽然切换一种新的编程语言,不是大问题,但一些技术问题用新的工具解决后,它的稳定性也要重新测试。大家都要谨慎对待一个新生态。”

除此之外,此前,蚂蚁数科、钉钉以及支付宝在内的阿里系应用均已加入原生鸿蒙阵营。在近日第三届OpenHarmony技术大会上,钉钉终端技术负责人曾提及钉钉在做鸿蒙应用时的难度:“钉钉发展到今年已经有10年,目前有7亿多用户,真正开始落地(鸿蒙)时才会发现挑战无比巨大。我们目前支持三种业务形态、六大平台,覆盖八类终端设备场景,按照常规方式,重写至少需要上百个人一年的工作量,从零开始以常规的方式进行开发(鸿蒙版本)对当前钉钉终端的人力来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不过,鸿蒙系统有一次开发多设备、多场景部署的特性,所以我们复用了将近250万行左右的代码,在上层逻辑部分,我们用鸿蒙的原生去进行实现,把整个框架划分成六个模块:断点定义、统一路由、一多容器等,现在钉钉鸿蒙的应用市场已经正式开启公测。”

与此同时,闲鱼CTO陈举锋会上也分享了过去一年中如何将数百万行代码的咸鱼App在比较短的时间里快速、高效地移植到鸿蒙上。“经与华为团队讨论,我们决定从中间移植层入手,选择了Flutter(谷歌的高性能、跨端UI框架)和Kun(闲鱼技术团队自研终端渲染容器)进行移植。后续针对移植后性能下降的问题,华为与我们的技术团队在一个月内通过优化底层渲染能力等综合手段,特别是引入毕昇编辑器后,整体渲染性能提升了20%以上,最终完成了闲鱼业务代码的跨平台移植。”

对于原生鸿蒙生态的最新进展,华为方面介绍称,满足用户99.9%时长的常用应用已全部启动鸿蒙原生应用开发,覆盖汽车、教育、旅游、金融、商务办公等18个垂直领域,已有超过15000个应用和元服务上架,同时数千个政企办公应用也加速上线。

“鸿蒙只有拥有自己的生态,才是真正的移动操作系统,也才能把应用、操作系统、芯片进行协同,不断地提升体验和安全。”在9月下旬的鸿蒙千帆会战誓师大会上,华为副董事长、轮值董事长徐直军说道。

此外,操作系统生态的建设也离不开开发者的支持。华为方面曾介绍称,全国8个省份23个城市已发布鸿蒙人才培养政策,华为联合产业、高校共同培养鸿蒙人才,每月新增10万名鸿蒙开发者。“原生鸿蒙是一个新生命,正在努力成长。鸿蒙不仅是做出来的,更是用出来的,接下来的几个月华为将携手合作伙伴和开发者一起全力冲刺原生鸿蒙正式商用。”余承东在鸿蒙千帆会战誓师大会上说道。

份额方面,Counterpoint数据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华为鸿蒙系统在全球市场的份额从2%增长到4%;在中国市场,鸿蒙系统的份额则增至17%,跨过16%的生死线,并超越iOS。但要注意的是,在全球市场,鸿蒙的占比仍大幅低于安卓和iOS。

每日经济新闻

(责任编辑:张晓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