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报道/三大水泥厂联动,创享高质量产业城

2024-09-02 16:09:21 商业在线 

中国的水泥行业经历了从起步探索到高速跨越发展的多个阶段,1980-2009年我国水泥行业的高速发展期,逐渐拥有了国际先进的自主知识产权与创新设备,大型水泥企业逐步出现并占据全球40%以上的市场额。2010至今,水泥行业出现产能过剩,逐步进入调整收缩期。曾经的水泥厂代表着一个时代的先进生产力,地理位置优越,在新一轮转型升级中担任着显著的作用。

张江水泥厂项目地处张江副中心核心位置,与张江“科学之门”遥相呼应。今年8月,项目入选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发布的《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第一批典型案例》,旨在通过“三生融合”的城市更新平台为项目工业转型赋能,为张江构筑新一代科学城发力,力争成为上海城市副中心的新标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8月30日,三个水泥厂再出发,创享新型产业城的论坛揭开这个话题。

张江之尚项目总顾问、上海市规划协会首席专家孙继伟博士首先为张江之尚创享中心揭幕,他认为应立足张江科学城核心,打造具有品质和特色的产业社区。水泥厂是张江科学城为数不多的历史遗存,通过集群设计增加产业园区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同时在城市更新中保留历史和文脉,将老建筑有机融合进这个新型产业社区,从“园”向“城”,打造开放、包容、丰富、趣味的产城融合标杆园区,项目应致力为新一代高能级科研工作者,提供有生活情趣、有文化修养的泛文化空间,满足他们在工作、生活和精神层面的需求。未来这里一定是有活力、有特色、有趣味、有吸引力的可持续魅力城区。

01 主旨报告:北京金隅兴发科技园

HPP建筑事务所的任齐女士分享了北京金隅兴发科技园的实践案例,原北京兴发水泥厂,坐落于怀柔科学城,北邻“长城文化带”,历史悠久,自然景观丰富。依托贯通场地南北的货运铁轨形成整个基地的景观历史轴线,串联东西五大功能组团: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综合管理服务区、高等研究院、专家工作室区、孵化器办公区。十八仓是园区内最高和最长的保留建筑单体,在原有水泥筒仓内增加两层结构楼板,改造后首层布置公共活动空间,二至五层为研究生公寓。伴随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德勤书院等高等研究机构的入驻,改造后的金隅兴发水泥厂正将科研、应用、产业、生活逐渐融合,发展成为世界前沿的多功能科学园区。

02主旨报告:西岸梦中心设计改造实践

MVRDV建筑事务所的许嘉女士主要分享了西岸梦中心设计改造的实践与思考。中央轴线打造成最具商业氛围的梦中心大道,连接所有场地主要建筑。三座横跨龙腾大道的桥梁,连接传媒港二层的步行区与梦中心的二层平台。滨江轴线承载一系列的活动功能,为岸线的平台及船坞也提供了更多江面活动、休闲空间。工业建筑的改造设计更是保留厂房“粗犷”的特点。大胆使用橙色铝板作为主要公共空间的材质,精致的反光饰面不仅与相对粗糙的混凝土区别开来,为灰色的前工业区带来活力。

03主旨报告:百年水泥厂的开场,西岸梦中心

华之门资本的黄雅群女士为大家解密西岸梦中心的文旅商业策略。梦中心源自1920年龙华水泥厂,1955年命名上海水泥厂,坐落在徐汇区黄浦江畔的滨江区域,是黄浦江两岸距离岸线最近的大型文旅商业项目。沿岸线展开长度约800米,其中穹顶、梦工场、筒仓为历史保留建筑,包含演艺文化区、可持续时尚区、梦工场、微度假休闲区、现象级城市户外区,衔接滨江南北两端,以水岸为源,工业遗存空间为轴,构成“全球滨水文旅商业”为定位的城市商业文化场域。

04主旨报告:保留与再现,工业遗产再利用原真性的思考

上海致正建筑工作室创始合伙人张斌老师,分享了工业遗产再利用中对于原真性的辩证思考。他设计的张江之尚G地块,既有保留标志性构筑物“窑尾塔”和“烟囱”中对于完整建构筑物及各种工业生产痕迹的同等重视;又有新建的三栋研发楼因为大底盘地下室开发无法保留的部分移位复原的再现性织补,将其与新的空间合为一体。窑尾和烟囱在修复的基础上也尝试了新旧并置的处理方式:底部置入可伸缩滑动装置为可变剧场,复建标志性的垂直送料大圆管作为电梯使用,在塔顶通过对原设备装置的改造形成高空水吧;原增湿塔的底座圆亭通过移位复建与烟囱形成关联空间装置。这种辩证的原真性回应了工业遗产的适应性改造再利用,以及工业特质的保留、延续和再生。

05主旨报告:张江之尚项目的价值探索

上海房地(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彭晖先生分享了张江之尚项目的价值探索。项目开工建设以来获得市区两级政府、行业协会等高度认可,打造文化艺术和科技结合的复合型产业园区,打造张江科学城的标杆,已初步得到价值认同。下一阶段持续以“世界级城市更新新典范”为定位,探索一条不同寻常的产业园区发展道路,探索项目四大核心价值——空间美学价值、跨领域产业链接、在建共创价值,以及当前的标杆红利价值。今天意味着创享中心揭幕,更是吸引最前沿科技企业、最具特色主理人、艺术家、策展人、媒体等搭建孵化、沟通、交流、展示、跨界和综合服务的平台,我们从水泥厂再出发,一起去创!

创新驱动,可持续城市更新探索

活动下半场圆桌论坛,嘉宾们从开发建设、投资管理、人才发展、运营管理等不同维度,探讨城市更新项目的具体策略和举措。

上海地产(集团)有限公司总规划师沈果毅先生强调集团对张江之尚项目的期待——示范引领。集众多优秀建筑师智慧的设计蓝图已绘就,如何加强设计和施工总控,高品质地实现是当下努力的方向。张江之尚不仅是好的建筑作品,也是集团的标杆项目,要提前谋划招商运营,使之成为可复制推广的城市更新示范,同时为集团磨练一支优秀的项目团队。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曾群先生表示,作为张江之尚项目的总协调设计单位,对“集群设计”的理解是“多样性”的高效混合。未来园区的发展方向应该是一个城区,聚集所有的元素,更高质量的密度,形成一股更大的能量。

华之门资本CEO叶挺先生表示,城市更新的空间要和功能适配,优秀的设计一定符合人的需求,甚至符合人对精神层面的需求,是更高的能量整合。我本人是学经济的,为项目算好账,也是保驾护航。项目足够大才有机会去做亮点,比如西岸有16万平米,张江之尚有44万平米,可以植入丰富的内容,形成更高的能量整合,从而实现未来的可持续增长。

上海浦东人才发展公司副总经理冯达先生向嘉宾介绍了张江科学城的人才结构,50万的工作人口中,硕博比例占25-27%,人才密度与能量极高。人才对工作中的幸福指数提出更高的要求,张江之尚这样的产品是值得期待的,一定会吸引众多顶部创建者、科学家的眼光。

上海现代城市更新研究院院长俞斯佳先生表达,从研究项目的角度来看,张江之尚和梦工场都是值得期待的,集结了一批优秀的设计、投资、运营管理人才,大家在一起,发光发热。这样的特质,在这个阶段,对于重新树立起市场以及投资运营的信心是大有益处的。

上房城新企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曹宇先生就张江之尚开发运营应该达到的高度进行了分享。第一是大师集群带来的建筑美学高度——考验的是团队对大师作品的完成度;第二是未来产业的高度——不仅是头部企业的集聚,更是产业生态系统的打造,第三则是文化的高度,要找到跟大师建筑相匹配的文化、艺术空间,做到形神兼备。

张江之尚承载着来自政府、企业、社会的众多希冀,以上海城市副中心建设新标杆的姿态,赋能城市更新,助力产业发展,成为张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张江之尚创享中心(Ce+Hub)也将举办更多跨界交流活动,集聚更多能量!敬请期待。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广告,相关素材由广告主提供,广告主对本广告内容的真实性负责。本网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内容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郭健东 )

【免责声明】【广告】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