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向“新”力 |金融与新质生产力

2024-05-16 22:10:37 北京商报网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被列为2024年政府十项工作任务之首。这一在2023年9月被首次提出的新概念,正在经由技术突破与生产要素创新,催生新的先进生产力。从内涵来看,新质生产力是新的高水平现代化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

“紧跟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趋势”,这是当前各行各业提出的一致发展目标。而回望金融领域的发展,科技引领的新型生产力已经融入了企业发展脉络中,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革新,也加速了金融产业的深度转型升级。

起源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到“新质生产力”这一新词汇。总书记指出,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随后,在2024年1月31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进行第十一次集体学习上的讲话中,总书记对新质生产力进一步作了权威性、系统性论述。概括地说,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具体来看,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2024年3月,新质生产力被正式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被列为2024年政府十项工作任务之首。

中央接连部署,新质生产力逐渐成为广受各界关注的热词之一。一直以来,生产力被业界普遍定义为人和生产资料相结合而形成的改造自然的能力,纵观人类社会在不同阶段的历史进程,生产力始终作为决定性因素影响经济发展。科学技术则被认定为第一生产力。

相较于传统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在劳动者、劳动资料以及劳动对象等方面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践表明,当前各细分行业科技创新成果密集涌现,新技术衍生新产业,也为全球经济发展持续创造新的“增长曲线”。

如何理解新质生产力的内涵?我们或许可以逐字理解。在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看来,新质生产力是指在技术创新推动下,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全面提升,进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的先进生产力。因此,新质生产力以创新为主导,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以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为核心标志,包括土地、人力、资本、知识、管理、数据等新旧要素的优化配置与效率的全面提升;以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结果,包括传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快速涌现。

田轩指出,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新质生产力应定位为推动社会制度体系和生产关系变革,促进新旧发展动能转换,并推动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新的原动力。

中国地方金融研究院研究员莫开伟认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在于“新质”两字,“新质”的内涵在于摆脱传统生产力固有的束缚,使生产力的触角、生产力的能量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将创新力、智慧力、超前力以及现代科技力融为一体的最现代化、最前沿性的、最能产生高效率的生产力。同时,新质生产力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能与一定阶段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能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并激发出强大的动能。

应用

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规划来看,其具备明确的概念定义,在实践路径方面也有清晰指引,其发展将重点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以及数字经济产业等。

顶层设计完善之后,需要考虑的是落地实践问题。而今,新质生产力风潮渐起,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并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正在成为新的竞争赛道。在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加持下,传统产业正爆发出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新态势。

传统金融领域的新质生产力也在逐渐显现,各机构正通过科技驱动新质生产力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蓬勃兴起,以ChatGPT、GPT-4、Sora等大模型为代表,为金融业带来颠覆性变革。一方面简化了自身操作流程,极大地提高了业务效率,另一方面也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了适配度更高的金融服务。

在银行领域,大型银行正以前沿科技为翼,创新服务,提升质效。例如交通银行(601328)探索大模型在办公助手、客服问答等场景的应用;邮储银行全面升级CRM平台(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并与营销地图功能融合,让一线队伍的营销工具箱更顺手。

中小银行也在通过科技手段提高“内功”。例如,兴业银行(601166)侧重于金融科技基础设施的升级与优化,通过实施开发平台整合升级,建立“稳敏”结合的软件交付管理体系,激发新动能。

保险领域,保险科技的深度开发和应用被认为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要素之一,在资产端、负债端为新质生产力企业提供保险保障、资金支持的同时,保险业亦关注自身服务模式数字化转型,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赋能于主业。其中,平安人寿通过构建智能核保模型、智能核保问卷等人机交互系统,有效提升自核通过率与承保时效,2023年平安人寿北京分公司自核通过率高达90.85%,件均承保时效仅1天。

基金券商领域的从业机构,也将新质生产力发展融入了数智化转型实践中。在券商投研服务方面,国金证券(600109)早前宣布基于金融数学理论与海外指数机构经验,定义适应A股市场特征的量化策略指数(Smart Beta),并建立了基于规则的自动化计算与指数数据集,以此创建指数化投资研究的底层架构。在投行业务管理中,恒泰证券逐步建立并完善资源信息共享库,打通各部门的资源协调渠道。

此外,资本市场在分担创新风险、促进创新资本形成、优化创新资源配置等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在发行端、投资端、市场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也有不少发力点。科创板、创业板等资本市场各大板块也将着力提升服务科技创新的能力和水平,成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排头兵”。目前,资本市场也出现了杰瑞股份(002353)、广电运通(002152)、华天科技(002185)、金力永磁(300748)、信立泰(002294)等一批新质生产力企业。在标杆企业的引领带动下,资本市场新能源、人工智能、高端装备、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产业呈现集群化发展,锻造新质生产力势如破竹。

田轩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银行、保险、基金券商、资本市场等传统金融市场是金融体系中非常关键的一环,其本身蕴含的新质生产力主要体现在金融的政治性和人民性,也体现在金融的从属性上。金融市场通过促进资本流通优化资源配置和管理风险,本质是服务国家战略、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莫开伟指出,传统金融市场可通过为新质生产力服务,在金融服务中为新能源、新业态、新技术等领域为生产力变革提供支持。同时,金融业也会因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时代要求,不断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和金融服务产品。

探索

实践表明,当前数智化、大模型、产融结合、产品及服务创新等方面已经成为传统金融机构探寻自身新质生产力的主要路径,也是各金融机构转型升级和提升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其中,产品及服务创新则重点要求金融机构做好科技金融这篇大文章。

近年来,我国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强度和水平持续提升,初步形成银行信贷、资本市场、债券市场和创业投资等多层次、多元化的科技金融服务。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早前披露的数据,截至2023年6月末,我国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2.5万亿元,同比增长41.5%,连续三年保持30%以上的较高增速;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2.36万亿元,同比增长25.1%,连续三年保持25%以上的较高增速;全国“专精特新”企业贷款余额为2.72万亿元,同比增长20.4%,连续三年保持20%以上的增速。

需要注意的是,我国科技金融仍处于发展阶段,金融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和服务尚未形成完整体系。科技创新不确定性更大、风险更高、回报周期更长。这也要求金融机构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流向科技创新和科技型企业。

谈及金融机构自身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意义,田轩表示,金融紧密围绕国家战略方向,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健全资本市场功能,引导长期资本和耐心资本加大对科技创新、关键领域投入,助力技术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同时,金融通过关键机制创新,综合发挥风险投资、IPO、股票交易、并购重组、股权激励、债券等多种工具,助力新质生产力企业发展壮大,并向投资者分享发展红利。此外,金融通过加强行业管理,建立规范化的正向激励机制,促进行业走向专业化、差异化、特色化竞争格局,提升服务能力,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莫开伟则建议,银行在信贷服务上可就新能源、新技术、新产业等方面推出有特色、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方式,不断创新信贷产品,比如推出产业创新贷、新技术支持贷、新业态发掘贷等。保险业可为新质生产力改进保险服务方式和推出新保险产品,比如为新产业技术推出全流程保险服务方式,提供全生命周期的保险产品,为产业技术创新成功提供有效保障。

“基金券商可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发行相应的基金产品,使新质生产力发展获得源源不断的金融动能;资本市场也可为新质生产力壮大,进一步降低入市门槛,鼓励与新质生产力有关产业、技术等进入资本市场融资,推动新质生产力概念股成为投资者最热门的途径。”莫开伟补充称。

融合

从现有实践来看,传统金融机构正在为新质生产力企业注入新鲜“血液”,新质生产力同样也融入了金融领域的发展中。

纵观全局,新质生产力呈爆发之势已是必然,更多行业乃至全球各国都将加入到这场新竞争中。莫开伟表示,新质生产力的普及与提高将使我国产业经济结构发生根本变化,为我国产业经济发展注入无限新动能,推动我国产业经济转型升级、产业经济不断优化。尤其是将加速我国资源要素配置的最优化和最科学化,实现环保与经济增长的良性互动,最终推动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在田轩看来,未来5-10年新质生产力发展将呈现稳步向前、螺旋上升的发展态势。在稳中求进、以进促稳的宏观政策导向下,我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将采取先立后破的原则和“喜新不厌旧”的态度,即在大力推动技术创新、促进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同时,促进传统产业与新技术的深度融合,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田轩认为,在此发展态势下,我国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加强,包括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过程中,重点领域、产业链“卡脖子”环节科技攻关突破,以及先进前沿技术环节自主创新水平的提升。此外,经济结构转换下,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参与国际社会分工的比重将加大,对全球经济秩序的影响进一步加大,国际话语权进一步提升。

北京商报记者 廖蒙

(责任编辑:张晓波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