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T Store,下一个App Store?

2024-01-11 18:52:55 北京商报网 

因“宫斗”风波而打乱了发布计划的GPT Store终于成功上线。北京时间1月11日,OpenAI推出了在线商店GPT Store,而这也被外界广泛认定为OpenAI版的“App Store”,人工智能应用生态呼之欲出。然而现实的情况总有些“骨感”,OpenAI要想借GPT Store成为苹果,可能还差些火候。但GPT Store的推出对于国内大模型的发展却也有十足的倒逼意义,正如百度创始人李彦宏提到的,没有构建于基础模型之上的、丰富的AI原生应用生态,大模型就一文不值。

虽迟但到

如果没有那场震惊全球科技圈的“宫斗”风波,GPT Store本应在2023年12月,即OpenAI首届开发者大会结束后的一个月推出。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GPT Store爽约了。所幸虽迟但到,2024开年不久,GPT Store成功上线。

根据官方的介绍,GPT Store主要针对ChatGPT付费版本开放,包括ChatGPT Plus、企业版Enterprise和新推出的付费版本Team。

ChatGPT Team也于同日发布。据悉,ChatGPT Team是OpenAI企业产品的较小版本,适用于用户数量少于150名的企业,每人每月为25美元或30美元。

GPT Store像是一个创新广场,汇集了用户为各种任务创建的ChatGPT自定义版本,如教孩子数学的聊天机器人以及编程导师、读书指南等。更像App Store的是,GPT Store页面的排行榜还显示了最受欢迎与最热门的聊天机器人,用户也可以按类别搜索想要的类型。

ChatGPT自定义版本,即GPTs。2023年11月的首届开发者大会上,除了堪称“王炸”的GPT-4 Turbo外,OpenAI还发布了ChatGPT自定义功能,大幅降低应用开发者的进入门槛,即使不会写代码的人,也可以通过对话聊天的方式,构建一个专属的GPT,也就是GPTs。

而GPTs的推出,恰恰是为了GPT Store的“星辰大海”。在“官宣”GPT Store推出的内容中,OpenAI开门见山的一句话就是“发布GPTs两个月以来,用户已经创建超过300万个‘定制’的ChatGPT”。据了解,OpenAI已经批准其中的一些进入GPT Store,能够被自由下载。

OpenAI CEO阿尔特曼曾提到,通过该商店,用户可以创建自己的GPT加入“GPT商店”并获得分成。目前具体的分成计划尚未完全浮出水面,OpenAI只表示,将在今年一季度开始与GPT开发者共享收入,并先针对美国开发者展开。

复制苹果?

早在首届开发者大会上,GPTs的推出和GPT Store的预告就已经掀起热议,那被认为是OpenAI构建生态野心的最直白呈现。而上一个靠建立生态在行业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恰恰是苹果。

App Store是苹果的“摇钱树”,不仅聚集了全球广大开发者,帮助苹果实现了软硬件通吃的目标,其抽取30%佣金的分成方式,更给苹果带来了不菲的收益。

苹果2023财年第四财季数据显示,包括App Store、iCloud、Apple Music等业务在内的服务业务营收达到223.1亿美元,在营收中占比24.9%,仅次于占比48.9%的iPhone业务。

另据苹果官网的数据,整个2022年,App Store创下1.1万亿美元的开发者营业与销售额,其中超过90%的营业与销售额完全归于开发者和企业。

“随着GPT Store的上线,AI大模型将迎来自己的‘APP Store’时代,同时催生出新的商业模式。”万联证券的研报称,伴随着众多个性化GPTs上线GPT Store,AI大模型应用将迎来新一轮热潮。

这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GPT Store“乐观派”的看法,但并不代表所有人都是乐观派。“App Store是整个科技行业以生态树立产品体系的最好样板,后来者希望效仿这种模式是自然的,但GPT Store能不能复制App Store的成功,现在来看还很难说。”香颂资本董事沈萌对北京商报记者如此说道。

沈萌解释称,iPhone是一个更加多样化的平台,没有业务发展以及业务方向的局限,App Store囊括的应用非常丰富。相比较而言,GPT Store更多基于的还是大语言模型,但AI领域的应用并不完全依赖于ChatGPT,这也决定了GPT Store中的应用将主要聚焦于人机交互或者AI助手的角色,限制了其发展的广度。

而领域被限制,也就意味着竞争的形成。沈萌称,虽然从数量上看,基于ChatGPT可以做的事情不少,但整个大方向基本是一致的,这就会导致GPT Store中的竞争非常激烈,消费者要做的就是在一个有限的领域选出最好的应用,而无法利用ChatGPT做更多方面的事情。

放眼未来,GPT Store要想成为下一个App Store,也面临着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天使投资人、资深人工智能专家郭涛也对北京商报记者提到,OpenAI要想达到像苹果那样的成功并不容易。首先,OpenAI需要建立一个强大的开发者社区,吸引更多的开发者参与其中。其次,GPT Store需要提供丰富多样的应用和服务,以满足用户的需求。此外,OpenAI还需要解决一些挑战,如数据隐私和安全性等问题,以建立用户的信任。

生态之急

GPT Store的推出关系着AI应用的生态构建,进而关联着OpenAI的商业化进程。但急应用、急生态的,显然不止OpenAI一个。

过去一整年,李彦宏不止一次提到AI原生应用打造的紧迫性。比如去年10月的百度世界大会上,李彦宏就曾提到,没有构建于基础模型之上的、丰富的AI原生应用生态,大模型就一文不值。

而在一场公开活动上,李彦宏也曾直言:“过去一年,我看大家对于大模型的关注还在基础模型,没有在应用上,我有些着急。我们要去卷AI原生应用,把这个做出来了才有价值。”

这也间接反映出国内大模型发展的一个现状:大模型很快,但应用很慢。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0月,我国拥有10亿参数规模以上大模型的厂商及高校院所共计254家,分布于20多个省市/地区,国内大模型总数达238个。但在应用层面,除了妙鸭相机曾有过短暂的爆款迹象外,再无其他。

在大模型层面的“卷”,可能注定了一场淘汰赛的形成。百度集团执行副总裁、百度智能云事业群总裁沈抖曾对媒体提到,今天市面上有非常多模型,但他认为它们很多都会迅速消失。

在沈抖看来,现在很多模型之所以还存在,是因为很多人还不知道它的好坏。但随着模型的放开,优劣更容易评判了。这会导致流量的逐步集中,头部模型更容易形成规模效应,从而进一步分摊模型研发的成本。差距会进一步拉大。

这可能也进一步印证了李彦宏的预言:“AI原生时代需要100万量级的AI原生应用,但不需要100个大模型。”而国内大模型在打造应用生态面前,还需跨过应用本身的一关。

“做生态不难,难的是如何真正掌握底层技术,并基于底层技术进行自主创新,而不是在‘套壳’的基础上,表面化地复制GPT Store。”沈萌说。

郭涛也提到,目前国内大模型行业在应用层方面的发展相对过慢。尽管有一些企业开始尝试将大模型应用于实际场景中,但整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这主要是由于大模型的训练和应用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和数据支持,同时也需要解决一些技术和伦理问题。因此,国内大模型行业在应用层方面的发展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和努力。

北京商报记者 杨月涵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