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AMOLED(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是新型显示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凭借轻薄、柔性、低功耗、集成性、高色域、高刷新率、快响应速度等优势,受到各种智能终端设备厂商的追捧。
柔性面板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贴附多种类、尺寸各异的辅材,并对面板的产出质量提出更高要求。在这个行业,过往多使用基于传统视觉技术的解决方案,但传统视觉技术的功能拓展性不足且升级换代速度赶不上客户产品的迭代,不能很好地满足客户需求。而且,传统机器视觉检测方案无法实现重大缺陷100%检测,系统化管控能力不足,不利于后续管理和数据挖掘。
随着面板生产企业对柔性面板生产的需求越来越大,这要求技术供应商能够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下,提供具有功能全面和应用弹性的解决方案,以适应形状各异的材料、贴附区域和千差万别的瑕疵种类,因此采用AI技术的智能化生产方案成为破解行业难题的重要途径。
创新奇智专门为显示液晶面板行业打造的柔性智造解决方案可实现:全自动贴附、视觉精准定位、AOI精度测量及检测等功能。该解决方案可对应多种不同类型及尺寸的产品,实现如撕膜、USC清洁、UV减黏、保压、贴附、AOI检查、贴泡绵、贴支架等多种功能,并且可兼容AGV自动对接上下料、上报MES系统。
近日,创新奇智基于MMOC人工智能技术平台的液晶面板柔性智造解决方案荣获“中国信通院AI Infra工作组十大推荐案例”。
厦门天马显示科技有限公司是天马微电子在厦门投建的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项目,目前是国内体量最大的柔性AMOLED单体工厂,主营产品为聚焦中小尺寸应用的手机屏幕、车载显示、IT显示等产品。据了解,天马的产线生产多种型号、尺寸各异的面板,并且需要对应不同尺寸型号的辅材。
创新奇智助力天马在厦门投建的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实现了业内首创的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全自动贴附和质量检测。该套解决方案适用于OLED面板模组段胶带、泡棉、支架、FOD膜等4种辅材的自动贴附应用,可以依次完成上料、对位、贴附、检测四大步骤,全程自动化无人干预。经测算,实现了≤±0.1mm的贴附精度,良率达到99.9%以上,CPK ≥1.33,达到A级(CPK,制程能力指数,是一个衡量生产过程设备稳定性能的指标,值越大代表生产制程越好)。
创新奇智液晶面板柔性智造解决方案的技术原动力来自于公司自研的MMOC人工智能技术平台。MMOC平台是业内少数具有深度学习能力、支持自动化、低代码技术开发,以及“云、边、端”一体化部署交付的AI平台,内置组合特征挖掘、小样本学习、预训练模型等前沿技术内核,提供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等多元数据支持,能端到端支持AI 解决方案创新、研发和交付。
该平台由ManuVision机器视觉智能平台、MatrixVision边缘视频智能平台、Orion分布式机器学习平台、Could云平台构成。其中,ManuVision机器视觉智能平台是深度学习技术赋能的边缘机器视觉检测软件系统,旨在定位、测量、检测及识别常见缺陷或关键指标。该平台提供涵盖图像标注、深度学习模型训练、模型测试、算法模型流水线及在线检测的全方位解决方案,能大幅提高质量及降低交付检测解决方案的成本。 Orion分布式机器学习平台是AI算法模型工厂,提供覆盖“数据接入-数据预处理-特征工程/数据标注-模型训练-模型评估-模型部署-模型线上管理”的全生命周期AI开发,而且预置场景pipeline,提供流?线式的建模体验,只需提供少量数据样本即可驱动预置模型再训练。
创新奇智在面板半导体领域不断深耕和挖掘行业场景,基于MMOC人工智能技术平台的液晶面板柔性智造解决方案已经具备提供上料、对位、贴附和检测全流程的整体解决方案能力。以智能检测为例,凭借人工智能算法的应用,该方案能够有效对液晶玻璃瑕疵进行识别和分类,实现针对崩边、裂纹、脏污、水滴、划痕等缺陷检测,并与主生产设备对接,检测到缺陷后根据缺陷的类型自动做出停机或报警的反馈判断,现场无需工作人员实时监控。对比之前人工作业,每条线每年可以节省3~4名操作人员。而且,该方案可以针对客户不同产线,以及随时间变化不断变化的缺陷模式,灵活快速地调整检测算法和方案,从而保障小于0.1%的误检率以及小于0.01%的漏检率。目前检测场景已从边缘检测拓展到了全面检场景,涉及的工艺场景从上游制程延伸到减薄工艺段,助力实现产业升级和国产替代的需求。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广告,相关素材由广告主提供,广告主对本广告内容的真实性负责。本网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广告内容仅供读者参考。)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