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加入芯片“大战”:拟动用400多亿欧元,谋求市占率翻倍

2022-11-30 09:28:40 21世纪经济报道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何柳颖报道 欧盟的半导体“雄心”愈加坚决。

11月23日消息显示,欧盟国家同意为增强欧盟的半导体生产能力拨款逾400亿欧元。有媒体援引知情人士表示,该协议得到了欧盟各国大使的支持。同时,该协议将扩大“同类首创”(first-of-a-kind)的芯片工厂范围,(使其)有资格获得国家援助,但不会将所有汽车芯片都包括在内。据悉,预计欧盟各国部长将在下个月的会议上批准这一协议。

今年2月,欧盟委员会公布了酝酿已久的《欧洲芯片法案》(A Chips Act for Europe)。根据法案,到2030年,欧盟拟动用超过430亿欧元的公共和私有资金,支持芯片生产、试点项目和初创企业,并大力建设大型芯片制造厂。欧盟在法案中还提出了一项雄心勃勃的目标,到2030年,将芯片产量占全球的份额从目前的10%提高至20%。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欧洲芯片法案》出炉的前几天,美国众议院通过了《2022年美国竞争法案》,其中包括对芯片制造业提供500多亿美元的资金支持。后来,“瘦身版”的《芯片与科学法案》获得通过并由美国总统拜登正式签署生效。美国之外,韩国、日本、印度等国也相继出台与半导体产业相关的政策支持与指引。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实践教授胡捷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疫情暴发、供应链生变,叠加俄乌冲突的发生,使世界供应链迎来重新布局,特别是针对半导体等重点产业,各国的布局考量已经逐渐从原来的经济效率优先转为国家安全优先。

在胡捷看来,对于当地的半导体产业发展而言,欧盟法案拟动用的400多亿欧元仅是“杯水车薪”,最重要的是表明了一种态度,优化产业生态环境,并以此撬动大量的民间投资。

雄心:市占率翻倍至20%

没有芯片就没有数字 (There is no digital without chips)。

2021年9月15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发表年度国情咨文时提出了这句话。当时的冯德莱恩进一步表示,由于半导体短缺,尽管需求不断增长,但整个生产线已经在以较低的速度运转。尽管全球需求出现爆炸式增长,但欧洲在价值链(从设计到制造)上的份额却出现了萎缩。

她强调,这不仅仅是竞争力的问题,也是一个技术主权问题。在此背景下,冯德莱恩表示欧盟将提出一项欧洲芯片法案。

2022年2月,备受关注的《欧洲芯片法案》正式出炉,希望借此解决半导体的短缺问题,以及加强欧洲的技术领先地位。具体来看,这一法案包含多个目标,包括加强欧洲在“更小更快”芯片上的研究、加强高端芯片设计、制造和封装方面的创新能力,同时要解决技能短缺的问题,希望吸引更多的人才以及培养熟练劳动力。其中最为瞩目的,是到2030年,将芯片产量占全球的份额从目前的10%提高至20%。

欧盟认为,欧洲在半导体的特定领域具备优势,例如电力电子元件、射频和模拟器件、传感器和微控制器的设计(这些器件广泛应用于汽车和制造业),在运营大型芯片制造厂所需的材料和设备方面,欧洲也处于非常有利的位置。

但是,欧洲在全球半导体市场的总体份额仅为10%,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第三国供应商。根据欧盟公布的数据,在半导体供应链上,欧盟在设备制造领域的市场份额为23%,在原材料/硅片领域占14%,在芯片设计领域占8%,而在IP/电子设计领域,仅占2%。

考虑到需求的快速增长、供应链进一步中断的可能以及地缘政治的紧张,欧盟认为其必须发挥自身优势,建立有效机制,在全球产业链中确立更大的领导地位,以确保供应安全。

另据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SIA)新近发布的报告,在半导体设计领域,欧洲的市场份额下降趋势明显,从2005年的12%下滑至2020年的10%,并预测将在2030年进一步跌至8%。愈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欧盟迅速推动芯片领域的立法进程。

创投行董事总经理耿佳帅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欧洲这一法案主要由两方面原因促成。一是产业供应链安全层面,欧盟希望更好地发展汽车、消费电子等产业,并保障不受其他国家制约。二是国家安全层面,半导体在国家安全领域大量运用,例如导弹、飞机、运载火箭等,目前包括欧洲在内的多个国家都在加大对本国半导体产业的投资。

现状:差异化发展与供应危机

在受访专家看来,半导体产业其实早就走在差异化的道路上。

安邦智库半导体产业顾问莫大康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如三星做存储器,台积做代工,英特尔做CPU,英伟达做GPU等,而欧洲三大厂做汽车电子、功率电子等。

所言的三大厂,是指欧洲处于领先地位的半导体企业,包括英飞凌、恩智浦和意法半导体。在汽车半导体领域,这三家欧企的市场地位遥遥领先。

数据显示,在汽车半导体市场,2021年英飞凌的销售额达57.25亿美元,全球排名第一,恩智浦紧随其后,年销售额达54.93亿美元,意法半导体以36.5亿美元的年销售额排名第五。以市场份额计算,三者分别占8.3%、8.0%以及5.3%。莫大康认为,尽管以上企业的工艺制程并非最先进,但整体水平高,在全球也是处于垄断地位。

同时,荷兰光刻机生产企业阿斯麦(ASML)也在光刻机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台积电、三星、英特尔、英伟达等芯片制造商均是其客户。根据公司公布的财务数据,ASML去年全年净销售额达到186亿欧元,毛利率为52.7%,净利润59亿欧元,可谓赚得盆满钵满。

不过,即便头部企业实力雄厚,全球供应链的生变也使得欧盟愈发不安。

“近期全球半导体短缺,迫使汽车、医疗设备等多个行业的工厂关闭。在汽车行业,一些成员国的产量在2021年下降了三分之一。这清楚地表明,在复杂的地缘政治背景下,半导体价值链在全球范围内对少数参与者的极度依赖,这同时也表明了半导体对欧洲工业和社会的重要性。”欧盟在介绍法案的新闻稿中这样表述。

耿佳帅向记者表示,自2020年至今,疫情的影响让各个国家的不同供应链都受到了不小的冲击,半导体也不例外。近几年无论是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还是新型消费电子的扩增,都将半导体芯片的使用量推上了一个新高度。但由于疫情持续,导致全球产能严重挤兑,芯片供应能力大幅降低,而近几年的经济逆全球化问题也成为供应危机的一个推手。

而且,在芯片的生产制造过程中,上、中、下游的每一环节紧密相连。“比如,台湾地区的晶圆代工市占率达到60%以上,即便代工属中下游环节,但如果缺失,芯片也会面临断供风险。这也成为了欧美等国重组半导体产业链的主要原因之一。”胡捷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法案公布不久,欧洲市场就迎来了半导体巨头的投资动作。今年3月,美国英特尔公司宣布,计划在未来10年在欧盟投资高达800亿欧元,涵盖整个半导体价值链,从研发到制造,再到封装。

英特尔首席执行官帕特·盖辛格表示:“我们计划的投资对英特尔和欧洲来说都是重大的一步。《欧盟芯片法案》将授权私营企业和政府合作,大幅提升欧洲在半导体行业的地位。”英特尔方面介绍,该投资计划的核心是平衡全球半导体供应链,同时大幅扩大英特尔在欧洲的生产能力。

对于这一法案,欧盟寄予厚望。根据冯德莱恩的说法,法案将改变欧洲的全球竞争力。在短期内,它将使欧盟能够预测并避免供应链中断,从而提高对未来危机的抵御能力;从中期看,它将有助于帮助欧盟成为芯片战略市场的领军者。

耿佳帅认为,芯片扶持政策大概率还是能够促进当地半导体产业发展,但是政策还是要细化到具体的方针,半导体公司能否得到最有效的支持有待观察。而在莫大康看来,“全球化以及公平竞争的规律不会变,不可能每家都全面发展,欧洲本身差异化做得很好,现在要重新投资并布局,我对这个计划能否成功持保留意见。”

未来:安全考量占主导

近年来,多个国家都出台了半导体相关的政策激励,竞争意味渐浓。

具体来看,2021年5月,韩国公布“K—半导体产业带”战略,计划在2030年前在国内构建全球最大规模的半导体产业供应链;2021年12月,日本政府为支持国内尖端芯片的发展,在最新补充预算案中设立了7740亿日元的专项基金;印度也在去年12月批准了一项100亿美元的半导体行业激励计划,所有项目成本的一半由政府承担。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对于芯片法案的推进,也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欧盟的立法进程。今年2月,前脚美国众议院通过了《2022年美国竞争法案》,后脚《欧洲芯片法案》即出炉。

《2022年美国竞争法案》近3000页,关键内容在于向芯片制造业投资500多亿美元。经参众两院博弈,“瘦身版”的《芯片与科学法案》出炉并获通过。今年8月,拜登正式签署了这一法案。《芯片与科学法案》中除了巨额补助之外,还涉及遏制竞争的条款。中国贸促会、中国国际商会曾对此发布声明,反对美国《芯片与科学法案》不当干预和限制全球工商界经贸与投资合作。

据欧盟对外行动署网站11月22日实录,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在欧洲议会辩论中表示,半导体确实是21世纪经济竞争中最基本的技术问题。同时,他还提及,美国是欧盟最重要的盟友,但在某些情况下,欧盟对中国的立场或做法将不同。

此外,《欧洲芯片法案》中提及,鉴于全球化的半导体价值链,欧盟应建立强大的国际伙伴关系,特别是与志同道合的伙伴。

全球格局而言,胡捷认为,如今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加强本国的半导体自主发展将是一大趋势。

(作者:何柳颖 编辑:和佳)

(责任编辑:崔晨 HX015)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