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仪器中国研发中心调整背后 释放了什么信号

2022-05-21 09:07:34 经济观察网 

经济观察报 记者 沈怡然 TI(德州仪器)调整中国研发中心两周以后,已经有部分人员开始办理离职手续。5月16日,一位TI中国研发中心员工向经济观察报表示。

该员工称,这次调整发生在2022年4月底的一天,中国研发中心的相关领导给中国MCU团队开了一次约半小时的线上会,称公司将有一次战略调整,将研发岗员工集体转入模拟芯片部门进行研发工作,模拟芯片部门有LED和BCS芯片两个团队,大家手上的MCU研发工作将交由全球研发中心去做。“调整的人数涉及30-40人,整个MCU研发团队约有50多人,团队中的市场、应用岗位没有变动。”该员工表示,这是研发中心成立以来最大的一次调整,尽管所涉人员规模和全球31000人的规模相比非常之小。这些人此前正在研发TI面向全球的一款32位MCU新产品。”

TI在1986年进入中国,在中国有着从产品开发、晶圆制造到封装测试的全面布局。2010年,TI开始在上海、深圳、北京三地设立研发中心,这家将近百年历史的跨国公司所生产的芯片支撑着工业、汽车、智能手机等各类电子设备。目前,TI在全球拥有十万多个客户,其中每年有近百亿美元的产品运往中国,这一数字还有增长趋势。“之前没有任何风声,也没任何提前通知,大家手上的项目也一直在进行中,调整得很突然”,该员工称。

该员工认为,这次调整是一种变相裁员。从员工角度,并不是一个合理的安排,从嵌入式到模拟类芯片技术跨度太大,各个技术分工比较细,先前的技术和经验完全用不上,员工将没有事情可做。有员工向公司表达了看法,但得到的反馈是,只有这一种方案可选。

TI中国曾对此发布声明称,没有裁撤任何员工。记者就员工所述的调整过程向TI求证,截至发稿没有得到回应。

2018年转折

TI中国研发中心,主要面向模拟式和嵌入式芯片,都是电子设备常用的元器件,上述MCU芯片也是TI的老牌产品,它所属的嵌入式芯片业务,在2021年只占收入的17%,其余来自模拟类芯片,也就是上述调整后将员工转入的部门。

根据财报,从地区收入上看,亚洲是TI的最大市场,但是从设备和资产的投入来看,亚洲的投入比例是第二的,第一是美国。截至2021年12月31日,TI在中国所有厂房设备的资产价值是5.7亿美元。

一位曾就职于TI中国研发中心的员工对记者表示,上海研发团队目前有200人规模,曾经达到300多人,集团全球员工员有31000人。中国的研发中心主要面向全球,而非针对中国本土化的改进,但是优先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很多项目是从零开始做的。团队的人员和组织架构一直很稳定,没有大规模调整过。

根据TI介绍,中国研发中心所开发的产品,遍布各种类型的电子系统中,包括中国新基建市场,涵盖5G基站建设、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 (AI)、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特高压七大领域。

上述前员工对记者表示,变化从2018年初开始,当时MCU团队有一次小规模离职潮。中国团队的一个平台型的大型芯片项目被美国高层终止了,大家整个工作节奏慢了下来。

过去团队一直保持50-60人规模,最多离职3-4个人,而且离职后立刻有新人替补。但那一次,陆续有产品线的同事离职,开始只是芯片设计团队,后来芯片应用团队与系统工程师也陆续有人离开,大约每个月离职一个人,且没有新人立刻替补,或者只替补了仅有2-3年工作经验的人和应届生,团队人数从60多缩减至50多人。他也在2018年离职。

回顾2018年中国半导体最为显著的事件是,4月16日,美国商务部表示将禁止美国公司向中兴通讯(000063)销售零部件、商品、软件和技术,时长7年,后者在处理器、FPGA、基带等核心芯片上均离不开美国公司。该事件被媒体评价为中国在芯片研发上的转折点。

此后,中国IC设计公司数量开始大幅度增长。根据智研咨询数据,2017年底,中国内地有IC设计公司1380家,这一数字在2019-2021年分别增长到1780、2218、2810家。

该人士称,他在2018年决定离职时,市面上薪资已经有上涨趋势,尤其是跳槽到本土企业的同类岗位,普遍涨幅30%,这在以前很少见。他所在岗位在2019年涨至50%,在2021年普遍跳槽翻倍。机会也在增加,2013、2014年的应届生几乎只有去高校和外企。2018年及以后,有包括大量初创企业在内的大量本土企业可选择。

TI管理层在2021年财报中表示,与TI同业的新兴公司(尤其是亚洲公司),所带来的竞争会进一步加剧。由于中国通过政策变化和投资积极推动和重塑其国内半导体行业,TI可能会面临日益激烈的竞争。这些行为,加上贸易紧张局势,可能会限制TI参与中国市场,或阻止有效竞争。

外资研发中心的性价比

北京半导体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朱晶对记者表示,通常来看,外资半导体在华建研发中心看重中国半导体的人才成本低、营商环境友好等因素,初衷是就近培养人才和服务客户,外企设置技术支持、销售部门比较多,设立研发并非主流行为,很多在中国市场占有率很高的外企,也没有设立研发中心。

被半导体市场研究机构ICIn-sights列为2021年全球前三的半导体厂商有三星、英特尔、SK海力士,其中SK海力士在中国就没有设立研发中心。另外,索尼半导体、铠侠等主流厂商也没有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

StrategyAnalytics分析师 AsifAn-war对记者表示,像TI这样投资研发设施的公司,在最初几年,企业会加大扩张,以满足客户的本地设计要求,而随着这些设计的成熟,企业会继续进行增量式地扩张,但扩张幅度会逐渐减弱。

朱晶表示,近年中国半导体人才环境发生了变化,本土企业的质量和数量都在提升,薪资水平提升。表面上看,外资半导体在本土的影响力在下降,其实,这是外企投资研发中心的性价比在下降。

尽管中国人才的成本在提升,但中国市场的吸引力依然未见缩减。

在2021年财报中,TI并未提及会弱化中国市场。2019至2021年,TI运往中国的产品收入在增长,从72亿美元、80亿美元增长到100亿美元。2021年,TI向中国客户发货的产品约占收入的1/4。企业每年向在中国的客户发货,然后中国客户再向其全球客户出口最终产品,或者通过中国将库存转运至其他国家的分销商。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中国集成电路芯片产量达到3594亿颗,同比增加33.3%;2021年中国集成电路的进口数量为6354.81亿个,二极管及类似半导体器件的进口数量7497亿个。

上述前员工称,不可否认的是,TI有着科学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文化导向也是重视人才。全球第一块集成电路的发明者来自TI,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和中芯国际创始人张汝京都来自TI。

上述前员工表示,半导体是经验型的行业,人才培养周期很长。在本土半导体公司较少的时候,TI是国内毕业生最向往的公司之一,他们可以进入TI的工厂,去各个产业环节上学习,TI中国的应届生群体也是名校云集,而在富有经验的团队中,很多人后来走出去成了初创企业的合伙人或高管。

他也在跳槽之后发现,本土企业的风格是完全不同的,他们对人才的需求是快,更多是“拿来就用”,更愿意招聘具备2-3年工作经验的技术人员,由于在起步阶段,很难自建工厂,资金和精力的分配也更倾向于研发和实际的业务。

该人士称,人才从外资跳槽到本土创业公司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这种趋势在短期内会影响国内人才的培养,但长期来看,本土人才培养也在进步,目前一些国内企业已经有扩招应届生的趋势。

(责任编辑:李显杰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