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集体“失速”,互联网的基本面真的变了吗?

2021-11-29 11:36:49 格隆汇 

随着周五盘后美团、拼多多的三季报相继出炉,至此核心电商平台都已交出最新答卷。

在国内监管及流量红利期后的“新秩序”下,互联网大厂深处“水逆”期,三季度整体线上零售大盘增速由二季度的13%下滑到8%,“电商集体失速”再度引发市场对于互联网进入“寒冬”的担忧。先来看看这四家主流电商平台的最新业绩表现。

经过比对几家的最新业绩数据,不难发现:

一是整体增长都有不同程度的减缓,这也符合疫后消费复苏趋势下,基数不断走高,导致增速前高后低的判断。其中京东继续维持二季度增势,得益于家电3C品类及物流等服务板块的强势助攻。剔除高鑫零售并表带来的影响,收入增速则降至16%。而环比仅美团实现增长,三季度营收达488亿元,同比增38%,环比增11.5%,小超市场预期(485亿元)。

二是盈利有明显分化。老大哥阿里营收增长没那么美好,但盈利表现却也没那么糟糕,经调整利润下滑近四成,但若剔除对于关键领域业务(例如陶特、本地生活服务、社区商业平台及Lazada)投入等影响,其商业分部的净利其实达522亿元,跟去年相差无几,核心盈利能力还是稳稳的,京东的经营利润跌幅也有明显收窄。

再看美团,其亏损在继续扩大,经营亏损达百亿元,当然这里包含了34亿元的罚款,扣掉环比二季度增加34.5亿元,主要还是在于新业务的扩展,若剔除这块影响,以餐饮外卖和到店酒旅为核心的主业经营利润达46亿元,同比增长31%。

可见,基于长远发展的投入,加上“共同富裕”新政策导向下对于实体经济和社会的反哺,各家维持低利润率运行已被视为阶段性常态,但依旧不影响内在业务基本盘的平稳运行。

01 用户基本盘:谁增长最快?

再来看几家的用户基本盘的变化:

老大哥阿里在去年同期快速反弹追平京东后,又与其回落企稳,不过京东的增速仍维持在相对高位,其三季度的增量用户有超过七成自于下沉市场,拼多多则在后一个季度赶超阿里,但今年三季度在活跃买家体量和增速上“交汇”,美团的活跃交易用户数,但自下半年起反弹加速上行,可谓一骑绝尘,三季度以38%的同比增速遥遥领先,未有见顶迹象。

(数据来源:公司财报,格隆汇整理;注:其中美团为活跃交易用户数)

同时,根据美团披露的活跃商家数来看,在2019年增长触底反弹后呈现出同步向上趋势。

(数据来源:公司财报,格隆汇整理)

论及成长性,美团是当仁不让的头部玩家,但利润率水平却远不及成熟的实体电商。三季度增收不增利的背后,除开对于新业务投入之外,其中的根本缘由,我们也曾分析过,在于实体电商与服务电商彼此间业务模式的不同,也一并提出了在新背景下,投资价值重新回归到对于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合理平衡,而被认为承担更多社会责任的美团在三季度也是尽显“靠谱”和“魄力”。

02 互联网下半场:再看长期主义

以美团为例,其主体业务之一餐饮外卖及到店酒旅板块依然是一颗定心丸。

餐饮外卖方面,外卖订单金额同比增长29%,接近2000亿元,同比增速有所放缓,三季度有几次较大的散点疫情爆发在了广东、南京等这样的外卖“粮仓区”,美团外卖增长不免受到一定影响,外卖客单价高位之上还有小增(4%),成为更吸晴的点。公司管理层称这得益于开展更多营销活动刺激消费。

美团外卖交易金额及同比增速

(来源:天风证券,格隆汇整理)

同时,该季度的外卖佣金率依旧贴地飞行为13.4%,稍低于去年同期刚走出疫情后的13.6%。美团外卖的利润也变得更稀薄了:整体经营利润8.8亿,40亿单,相当于每笔只有区区二毛二,远低于上季度旺季接近七毛的综合单笔利润。由于季报不披露外卖骑手成本,考虑到异常天气的骑手补贴增加,预计这也应该给美团带来了不少压力。

高昂的骑手成本是否会持续困扰还有待继续观察。特殊时期,无论面对骑手还是商家,美团都开始“让利”,追求生态的平衡,考虑到“二选一”的落地,接下来一段时间盈利承压也在预期之内。

外卖货币化率变化趋势

(来源:天风证券,格隆汇整理)

三季度虽然酒店业务增长一般,但由于到店火热,整体到店及酒旅收入增长依然达到33%达86亿元,跟预期相符。其中由于高毛利的广告业务占比的提升,利润率还创下了43.9%的新高,小超市场预期(40%),算是一个小惊喜。

此外,讨论已久的国内首部个人信息保护法11月1日正式施行,美团虽也有广告服务,但三季度广告收入占比仅16.4%,预计影响应该有限。

新业务作为打开美团成长空间的战略性板块,较二季度增长有所放缓,但依然迅猛,收入同比增长66.7%至137亿元,主要受零售业务以及共享骑行服务增长带动。

其中美团买菜、社区优选、美团闪购分别覆盖不同商业模式下的电商生鲜业务,美团在生鲜市场上的布局完善清晰,利用差异化的业务模式精准对标不同的目标客群,实现一二线城市和三线及以下下沉市场的全面覆盖。

这一选择显然匹配的是美团最新战略(零售+科技)和业务逻辑:美团买菜定位一线城市的前置仓模式,主打“1小时到家”;美团优选主打下沉市场,强调覆盖的宽度;快驴则定位B2B供应链,服务小B商家。完成整合后,美团的零售业务将覆盖C端到B端,覆盖一线到下沉市场的绝大部分商家和用户。

近期,随美团布局加快,美团买菜和美团闪购这两张暗牌日益凸显,据市场消息称,目前美团买菜的前置仓总数相比二季度前的200多个已翻番,并已在广深地区开始探索800-1000平米的大仓模型;今年9月,美团买菜全国月GMV已近6.3亿元,与每日优鲜二季度的平均月销售额几近一致。而美团闪购三季度的日单量已经能稳定在400万,位居行业第一,医药的订单也已超过100万单。此外,“闪购+买菜”和快驴在新业务中的占比均在30%上下。

03 未来路在何方?

当流量红利结束,竞争与监管新格局,效率与公平天平回拨,未来该如何选择?

科技早已是明牌。当下,科技改造着各行各业,使之有了更高的效率,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与此同时,科技也带来更多的公平,让更多的人享受到科技的便利,实现了科技平权。所以,越来越多人认识到,科技提高效率与提升公平,是并行不悖的。

科技化水平不仅是一家企业现代经营效率的重要体现,也已成为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标志。企业自身持续发展迭代的同时,如何助力产业链和社会运行效率的持续提升,平衡商业与社会价值已是一道新的核心命题,尤其是这些业务已经关系万千民生的现代“基础设施”型企业。

虽然方向一致,但上述几家的路线和主战场却有些新的变化:

其中,拼多多All in农业,董事长兼CEO陈磊在刚发布的三季报会议上称,将三季度全部利润全部投入“百亿农研专项”,继续推动农业科技进步。据悉,这也是该项目自8月底成立后。第二季度利润全部投入后再度加码。京东则表示未来重点发力基础科学与底层技术。老大哥阿里也不甘落后,最近宣布推出面向AR、VR和元宇宙技术方向的XR新实验室,试图与阿里的电商产业链打通,进军元宇宙。美团则前不久宣布将贯彻了近4年的战略“Food+Platform”调整为“零售+科技,决心更是可见一斑。

“说得好,不如做得好。”阿里巴巴去年管理层称每年超千亿,京东也表示自2017年初全面向技术转型以来,在技术上累计投入已近750亿元。美团尽管营收体量且盈利能力都还不能与之相提并论,但对于科技投入不失应用的“魄力”。近年来,美团每年的研发费用投入已经突破百亿,且不断加码,研发费率保持行业领先水平。据公开数据显示,美团拥有超1万名工程师,是国内最大的工程师团队之一。

(数据来源:公司财报,格隆汇整理)

智能调度与匹配、智能交付以及未来关键技术储备将是美团未来科技的重点战场。

比如在智能调度环节,美团是如何保障平台上每年数千万个订单的调度?

答案是“超脑系统”。美团的AI超脑系统在海量订单数据和AI算法下,能够综合考虑商家、消费者预期及外部环境情况,自动分单、智能调度运力,实现千万订单的毫秒级别调度,达成消费者和平台服务者间的最优分配。

随着网络效应增强,运力提升也成为美团不得不关注的重点。早在2016年,美团就开始考虑自主交付,进行了无人配送车和无人机开发。如今,美团的无人配送车已经达到L4自动驾驶级别,在北京累计配送约5万单。今年5月,美团派出无人配送车队支援广州疫情防控,参与了物资运输及保障。今年7月,美团的无人机配送也正式推出,将进一步补充运力。

未来3年内,美团的自主交付策略还将更广泛地推广,成为城市智慧配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际上,美团在科技领域的投入并不局限于上述领域。据铅笔道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美团在前沿科技领域的投资就多达13项,涉及机器人、智能汽车、自动驾驶、半导体、生物科技等众多领域。

(来源:网络公开信息)

04 小结

互联网在各个环节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对社会运转效率的提升也无法否认,这与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是一致的,决定了互联网的长期基本面不会发生改变。

中国也从没有像今天这样更深刻、更广泛地认识到科技的意义。历史上由技术突破引燃的工业革命,每一次带来的巨大效率进步都让人惊叹,更培植了西方国家的科技信仰,如今这一点也正被刻进中国企业的发展基因。

能够感知到这一点,并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趋势强烈共振的企业,必将走出一条更具生命力的增长路径,释放出更持久的价值。

(责任编辑:张泓杨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