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iCar生态,看汽车“生态化”新“潮流”的推动力

2021-08-04 16:58:21 和讯名家 

历史告诉我们,一个国家要发展繁荣,必须把握和顺应世界发展大势,逆历史潮流者,必被时代洪流所淹没。国家如此,企业亦然。

国家顺应潮流,国力得以增长;企业顺应潮流,业绩得以增长。顺应潮流是国家、企业长久发展之路。不过,“潮流”并不是本来就存在,而是探索出来的。

在新冠疫情、逆全球化势力打压等挑战下,我国依旧能逆势增长,成为去年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经济体,离不开我国对“潮流”的探索和把控。而企业们也在国家整体发展方向的把控下,积极响应国家的发展政策,探索各自行业的发展方向。

1

紧跟“潮流”,探索“潮流”,

“生态化”差异登场

中国是世界第一大制造业国家,制造业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极为重要。

在2015年5月,国家就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将“互联网+”与工业相结合的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轮工业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一个重点发展领域,对于推动中国制造由大变强,使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发展,依靠更多中国装备、中国品牌,促进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向中高端水平迈进,具有重要意义。

在今年十三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以下简称十四五规划)中,同样多次提及制造业,其中更是用《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一章的篇幅来规划制造业未来5年的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制造业为了顺应科技强国的发展方向,正向着智能制造、物联网、高新技术创新、产业生态化等方向发展。例如小米探索无人工厂提高智能手机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美的收购工业机器人公司库卡提升工厂的智能化;奇瑞汽车“铝基轻量化新能源乘用车短流程研发制造关键技术及装备”项目荣获“中国汽车工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学我者生,似我者亡,如果制造业都紧盯着关于制造强国的部分政策,朝着相同的方向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必然会加剧。而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就要看企业对“潮流”的探索能力,也就是能否在同质化竞争外找到符合国家发展、行业发展的差异化新方向。

汽车行业是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也是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汽车行业中的变化值得我们去关注、研究。在今年6月份,奇瑞推出“汽车生态”品牌iCar生态,首次提出汽车生态概念和汽车跨界生态品牌,这一品牌引领的“生态化”是差异化新“潮流”吗?

对这一问题的解答,我们首先要明白iCar生态和“生态化”究竟是什么。

通过iCar生态官方发布的信息来看,iCar生态与阿里合作,基于数字科技,以汽车为载体,联合各个领域企业,提供美食、旅游、游戏、金融等一站式场景服务,继而为用户打造出“千人千车”的无界生活。

从公布的信息来看,数字科技、场景、无界、联合等是iCar生态关注的重点。而“生态化”就是指iCar生态借助数字科技搭建出开放性全域共创平台,让车企与汽车相关的各个行业,像生物与环境一样,组成一套稳定的生态系统。

其次,还要对国家宏观发展的政策有一定的了解。

在十四五规划第十五章《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中,提及“充分发挥海量数据(603138,股吧)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壮大经济发展新引擎”。国家正在推动数字经济时代,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结合iCar生态和相关政策,我们可以发现,iCar生态就是通过数字科技赋能汽车行业,从高于汽车及汽车产业链的维度入手,将汽车与其他领域的产品和服务结合起来。

“生态化”是奇瑞在汽车行业探索到的差异化“新潮流”,而这一潮流,能为汽车行业带来怎样的变化,能否推广到其他行业?

2

迎合需求,改造供给,

“生态化”推动社会向前

对于任何行业来说,都可以简单的分为需求端、供给端,需求端代表着行业能达到的理想状态,供给端是行业存在的现实基础。通常来说,供给端能提供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即可,而iCar生态引领的“生态化”,却打破了原本简单的供需关系。

上文已经提到,iCar生态其实就是奇瑞通过数字科技搭建出开放性全域共创平台。而平台这一属性,可以改变传统的单向供需关系,改变需求端、供给端,继而改变行业。

从需求端角度来说,用户的场景需求、个性化需求得以满足。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互联网等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便利,在面对自身的需求时,也会变得更加迫切。汽车对于消费者来说不再是单纯的出行工具,美食、教育、娱乐、购物等都可能是人们在驾驶、乘坐汽车时衍生出来的需求。

且由于每个都是独立的个体,对汽车的需求也不一样,有些人可能希望出行时能听音乐放松,有些人可能会希望在到家前把家中的空调打开。都市白领希望车颜值高,钓鱼人可能希望车空间大。

iCar生态这一平台连接的智能家电厂商、在线音乐厂商等各个领域的企业可以为用户提供相应的服务,满足用户的场景需求和个性化需求。

另外,用户也可以通过iCar生态参与到产品的研发、制作环节。用户可以通过线下粉丝群活动、线上公众号等渠道,向供给端反馈自己的需求,供给端也就能更清楚用户需要什么类型的产品和服务。

满足场景需求以及用户共创满足个性化需求,有些类似于电商行业。在线上流量红利消失后,电商平台们也都开始深耕用户场景需求,发展新零售业务;拼多多、1688平台上的C2M反向定制,消费者可以直接与工厂对接,与用户共创相似。

从供给端角度来说,“生态化”拓展了供给端企业的边界。

互联网金融服务为例,阿里的花呗通常只是作为人们日常小额消费,而与iCar生态的合作,拓展了花呗的使用范围,使用花呗即可买车。同时,花呗与iCar生态的合作,也拓展了自己的消费场景,汽车也可以完成各种消费支付。

在互联网行业,美团是玩转边界的“好手”。从外卖到酒店,从出行到社区团购,美团一直在拓展自己的边界,因而成为国内头部互联网企业。文娱、餐饮乃至美妆服装供应商,都将会因为iCar生态,拓展原本的行业边界,市场空间得到极大提升。

从iCar生态可以看出,“生态化”对供给端和需求端的改造思路,有些类似于互联网行业。“生态化”将汽车行业与数字科技技术结合,不仅让汽车行业得到发展,也让各个领域的企业得到发展。

“生态化”带来的变化其实与“飞轮效应”相似。即为了使一个静止的大飞轮转动起来,一开始需要用很大的力气,一圈圈努力地反复地推动,而一旦飞轮转动起来,就会获得巨大的动能,越转越快。

在数字经济时代下,“生态化”就是转动全社会“飞轮”最开始用的力气,在“生态化”的推动下,处在“飞轮”上的各个企业、行业都会获得“生态化”带来的动能,全社会迎来快速发展。

3

“潮流”在何处?

毫无疑问,我们已经进入数字经济时代。得益于数字经济时代的发达,汽车行业才得以发起“生态化”潮流,利用数字经济时代的数据,来完成产业的升级。

对“潮流”的探索并不是件轻松的事情,国家提出的十四五规划同样经过很长时间的调查与研究,通过多种渠道倾听人民的意见。汽车行业中为什么会产生“生态化”新潮流呢?

在笔者看来,一是汽车行业本身就善于吸收新技术。

1886年,世界上第一辆汽车诞生,是当时最高的技术产物。经过一百三十多年的发展,汽车行业积极引入新技术,技术在汽车这一产品上进行组合进化,得以让汽车行业一直走在时代前沿。

物联网、智能驾驶、智能制造等“潮流”影响下的汽车行业,正在对汽车及产业链本身吸收新技术进行组合进化。而奇瑞找到了高于汽车产业链尚未被汽车行业吸收的技术,用互联网思维及数字科技来赋能汽车行业。

二是国家制定发展方向,是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朝着这一目标前进总不会错。

伴随着信息获取越来越便利,以及AI、AR等高新技术层出不穷,消费群体在逐渐发生变化。消费者通过对新技术的信息获取而愈发对其产生兴趣,无论是Z世代”还是其他年纪的消费者,都会随着信息的获取而逐渐成为“A世代”(钟情于AI、AR等新兴科技的群体)。

无论什么时代,人们总是会追捧高新技术产品,一方面与人们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有关,另一方面是高新技术真的能改变人们的生活质量。而A世代这一消费群体,就代表着未来人们对蕴含AI、AR等高新技术产品的青睐,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A世代这一消费群体钟情的产品,是高新技术产品。而iCar生态引领的“生态化”,其实就是在为A世代打造理想的产品。“生态化”以数字技术为基础,联合各个领域的合作伙伴,在汽车这一产品上搭载AI、AR等高新技术,得以让A世代们在汽车产品上体会到高新技术应用的各个场景。

同时,“生态化”也可以推广至其他传统行业中,用数字经济赋能实体经济,使产业链完成升级,为整个社会谋福利。

凯文·凯利在《新经济新规则》说道:“蜂群比狮子重要,流动比平衡重要”。“生态化”将各个领域之间的壁垒消除,各个企业共同组成“蜂群”,成为生态系统中进化的有机体,与其他领域协调发展,共同前进。

善于吸收新技术,而且愿意为消费者谋福利,为整个社会谋福利。自然就能探索到新“潮流”。探索到的新“潮流”,也将成为行业中各个企业顺从的趋势,而作为“潮流”的先行者,将牢牢占据优势地位。

总的来说,顺“潮流”者昌,但是也要探索“新潮流”,这样企业才会差异化取胜,国家才会进步,社会才会发展。

END

往期推荐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蓝莓财经。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董云龙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