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前1分钟究竟发生了啥?特斯拉公开数据!刚又爆一起“刹车失灵”,造成严重追尾!

2021-04-22 20:57:12 和讯名家 

  22日傍晚,发酵了数日的特斯拉女车主维权事件又有了值得关注的进展。

  此前,因在上海车展“车顶维权”扰乱公共秩序,维权女车主张女士被上海警方行政拘留5日。

  而在特斯拉体验中心中原福塔店门口,张女士的事故车辆依然停在旁边。

  特斯拉公布事发前30分钟行车数据

  4月21日,郑东新区市场监管局责令特斯拉汽车销售服务(郑州)有限公司无条件向张女士提供该车发生事故前半小时完整行车数据。

  21日深夜23时52分,特斯拉在官方微博上做出最新回应。

  “周三下午,我们已主动与郑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系并汇报相关情况,为了维护消费者的权益,我们愿意全力配合,提供事发前半小时的车辆原始数据给第三方鉴定机构或政府指定的技术监管部门或者消费者本人。”特斯拉方面表示。

  特斯拉方面同时表示,恳请郑州市市监局指定权威的、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鉴定机构,开展检测鉴定工作,早日还原真相。

  “我们承担鉴定产生的全部费用。同时,我们承诺,无论检测结果如何,我们都接受。”特斯拉表示。

  4月22日下午,据特中国市场监管报,斯拉负责处理该事故的有关人士告诉记者:“我们已经把数据邮件发给客户了。电话客户一直没有接,(我们是)通过公司邮箱发到了客户买车时填写的邮箱。”

  同时,特斯拉向中国市场监管报记者提供了车辆发生事故前一分钟的数据,并作出一份文字说明。

  这份文字说明全文如下:

  在驾驶员最后一次踩下制动踏板时,数据显示,车辆时速为118.5千米每小时。在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后的2.7秒内,最大制动主缸压力仅为45.9bar,之后驾驶员加大踩下制动踏板的幅度,制动主缸压力达到了92.7bar,紧接着前撞预警及自动紧急制动功能启动(最大制动主缸压力达到了140.7bar)并发挥了作用,减轻了碰撞的幅度,ABS作用之后的1.8秒,系统记录了碰撞的发生。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后,车速持续降低,发生碰撞前,车速降低至48.5千米每小时。

  综上所述,车辆以较高速度行驶,驾驶员开始踩下制动踏板力度较轻,之后,自动紧急制动功能启动并发挥了作用,提升了制动力并减轻了碰撞的冲击力,制动系统均正常介入工作并降低了车速。

  另外,关于事故发生前30分钟车辆的状况,特斯拉方面是这样叙述的:在车辆发生事故前的30分钟内,驾驶员正常驾驶车辆,有超过40次踩下制动踏板的记录,同时车辆有多次超过100千米每小时和多次刹停的情况发生。

  特斯拉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毫无保留地配合监管部门开展深入调查,开诚布公接受社会监督。

  从傲慢、死扛到致歉、认怂!

  一图复盘特斯拉45天“变形记”

  刚又爆另一单“刹车失灵”

  特斯拉上海车展维权事件持续发酵的同时,4月21日,网络上又流传出一段特斯拉“刹车失灵”导致事故的案例。

  视频显示,江苏溧阳一辆特斯拉在高速变道时亮起刹车灯,车辆减速行为不明显,3秒后追尾前方绿色小货车,造成严重事故。

  为何刹车灯已经亮起,却没有实现紧急刹车呢?

  “我觉得他并没有急刹车,而是用单踏板模式在减速,因为理论上急刹车是会亮双闪提示后车的,而且车身姿态也不像是急刹车。”有知名汽车博主表示。

  以特斯拉为代表的部分电动车采用的“单踏板”模式(高动能回收模式),一直以来颇具争议。

  所谓的单踏板模式,简单来说,只需要控制电门踏板,就可以实现起步、加速、减速(制动)等操作。在这种模式下,动能回收既能节省电量,同时也减少了刹车的使用,能够提高电动车的续航里程。

  虽然单踏板模式并非只有一个踏板,仍然配有制动踏板,不过,在这种模式下,用户开车时长时间将脚放在加速踏板而非制动踏板上,改变了用户驾驶传统燃油车习惯的方式,但是在紧急情况下可能会存在安全隐患。

  如果消费者按照惯性误将“油门”当成刹车,而电动车普遍加速性能较好,就有可能会出现事故。

  有特斯拉Model 3车主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他在驾驶时就曾出现过几次踩错踏板的情况。“踩错踏板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以前开油车,脚大部分时间是放在刹车附近。现在会放在油门附近,有时候准备刹车,下意识往下踩,很有可能就踩在了油门上。”

  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曾对246例特斯拉失控加速事件进行了调查。调查报告显示,246个案例全部都是踩错踏板造成的。

  值得注意的是,新款特斯拉Model 3和Model Y已经全面取消动力回收调节选项。也就是说,新车上均采用了“单踏板”模式,车主无法取消,只可选择强弱。

  插曲:“绝不妥协”的陶琳简历连夜被改?

  百度百科回应

  在这次特斯拉女车主维权事件中,相信大家都对特斯拉公司全球副总裁陶琳印象深刻。

  维权事件发酵后,她曾在媒体采访中表示,“近期的负面都是她贡献的”“我们没有办法妥协,就是一个新产品发展必经的一个过程”“我们自己的调研显示,90%的客户都愿意再次选择特斯拉”。

  21日,就有自媒体撰文称,其发现陶琳在百度百科上的简历在车展事件当天(4月19日)晚上被连夜修改,除特斯拉之外的经历被删得一干二净!该文作者称,“我明确记得她百科是有央视、百度和人人相关工作经历的!修改者疑似百度内部人士!恰恰在这个敏感时间点,不让吃瓜群众联想都不行了!”

  对此,4月21日22:58,百度百科在新浪微博发布针对个别自媒体对百度百科“陶琳”词条近期修改情况的不实阐述声明。

  百度百科是开放平台,每个人都可以编辑。经查,“陶琳”词条近期存在两次编辑,编辑账号系百科平台用户,并非百度内部员工。

  该词条近期的两次编辑,内容均为正常的新闻事件补全和错误内容修正,不存在该自媒体所述的“隐藏什么”、“内部帮忙改简历”等情况。

  百度百科欢迎大家随时监督,也请不要传谣信谣。

  附:词条“陶琳”相关历史版本情况

  近期共被修改两次,修改通过时间分别是4月19日19:17以及4月21日16:29(截屏中显示的修改时间为用户提交时间)。

  1、通过百度百科历史版本功能查看,4月19日的修改增加了词条人物近期针对车展维权事件的回应内容;

  2、4月21日的修改则将原本词条中“斯拉”补充为“特斯拉”。

  百科词条“陶琳”共存在10个历史版本,经排查,所有历史版本中均没有该自媒体所描述的其在央视、百度、人人网的工作经历等内容。

  百度百科词条的每一次修改都会留存历史版本,并采用区块链技术存证,该“存证信息”后期无法人为修改。百科等级为4级、通过率85%以上的百科达人团用户,以及百科等级为6级、通过率85%以上的专业用户,均可以使用历史版本对比功能查看词条的所有历史版本。

  来   源丨21世纪经济报道(曾静娇、左茂轩)、中国市场监管报(喻山澜)、公开信息、百度百科、新浪、每经等

  本期编辑 黎雨桐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21世纪经济报道。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董云龙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