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无霸滴滴上市还没眉目,行业小弟嘀嗒已抢先一步,向港股发起了冲击。
嘀嗒诞生之时,出行市场接近度过早期野蛮生长阶段,网约车业务几无立锥之地,公司唯有专注于顺风车业务,在巨头的夹缝中生存。没多久,滴滴合并快的,腾出手来进攻顺风车市场,嘀嗒惨遭碾压。
直到2018年滴滴顺风车业务全面下线,嘀嗒获得喘息之机。公司趁机加大补贴,一跃而成为顺风车市场的霸主,2019年市场份额达到66.5%。
今年以来滴滴逐步缓过劲儿来,顺风车重新上线,同时加大对出租车市场的扶持力度,全面阻击嘀嗒等“偷偷崛起”的竞争对手,并在拼车、跑腿、货运、旅游等市场全面布局,构建滴滴生态,实施降维打击。
你看嘀嗒出行还有机会吗?
隐秘生长
2014年初,嘀嗒出行创始人宋中杰在北京国贸开会,散会后遭遇晚高峰打车难,他看到行驶的私家车基本都有空余座位,顺风车的雏形应运而生。
那时候,滴滴、快的补贴大战如火如荼,虽然网约车概念已经深入人心,但顺风车尚无人涉足。宋中杰2010年从Google大中华区销售总监的位置上离职,创立团购网站嘀嗒团,成为千团大战的炮灰之后,急需转型。
于是,2014年下半年,宋中杰拉着自己在Google时期的班底,创立顺风车平台嘀嗒出行,2018年介入智慧出租车服务。
早年,嘀嗒出行完全被滴滴顺风车压制。易观千帆数据显示,2018年4月,滴滴出行APP以1.14亿的月活排名第一,嘀嗒出行以675.02万月活占据第二。
转折发生在2018年8月,滴滴顺风车业务全面下架,嘀嗒趁机加大补贴力度揽客。
2018年之后,嘀嗒出行规模突飞猛进,2017年-2019年以佣金为主的营业收入分别为4893.5万元、1.18亿元、5.81亿元,2020年上半年遭遇疫情影响,仍同比增长66.25%至3.10亿元。
当然,烧钱导致的亏损额也很大。2018年、2019年、2020年上半年,公司分别亏损16.77亿元、7.56亿元、7.22亿元。
今年9月1日,嘀嗒出行在六周年纪念日上公布了最新成绩单:截至2020年8月31日,嘀嗒出行的整体注册用户数已突破1.8亿;注册车主数突破1900万,认证通过车主超过1000万;累计注册出租车司机数量超过190万,累计认证通过出租车司机数量超80万;顺风车累计共享座位超24亿。
资本加持
2019年,包括顺风车、出租车及网约车在内的四轮出行市场规模约为7119亿元,预计2025年将增至11005亿元。这个万亿市场,足以承载多个行业巨头和若干个细分赛道中的小巨头。
滴滴一家独大,只是资本妥协的结果,并不是市场愿意看到的终局。
如果说滴滴核心的快车、专车业务,是另一种传统之外的出租车模式,那么,顺风车才是真正的共享经济,未来的增长空间会比网约车大。
于是,资本又扶持起了嘀嗒出行。
创立之初,公司拿到IDG资本的300万美元A轮融资——即便IDG投资给嘀嗒团的数百万美元最后打了水漂。
IDG错过阿里、京东,以及早期的TMD(头条、美团、滴滴),堪称移动互联时代的败笔。紧紧抓住嘀嗒出行,也算是一种补救姿态。
2014年底,宋中杰认识了李斌,达成投资意向。随后,李斌麾下的蔚来资本、易车等实体投出巨资,成为嘀嗒出行仅次于创始人团队的第二大股东。
除此之外,公司的投资者还包括崇德投资、高瓴、京东及携程旅行等。高瓴资本同时也是滴滴的重要股东。
五轮融资,嘀嗒出行一共从一级市场募集20亿元。传言公司港股上市,将募集3亿美元。
在资本的加持之下,嘀嗒走上了滴滴烧钱扩张的老路。不过,这就可以叫板滴滴吗?
巨头合围
如果不是2018年滴滴全面下线顺风车业务,嘀嗒很有可能如早年的嘀嗒团一样,消失于行业的浪潮之中。
但如今,滴滴猛狮已醒。
今年年初,滴滴顺风车开始在上海、杭州、宁波等8个城市试运营;6月中旬,滴滴顺风车对外披露,已陆续在全国300个城市重新上线试运营;离全面恢复运营,已经不远了。
9月1日,在嘀嗒出行六周年纪念日当天,滴滴宣布将出租车业务升级为“快的新出租”,并计划投入1亿元转型补贴,意图非常明确。
同时,滴滴在生态链上下游广泛布局,陆续推出花小猪打车、青菜拼车等新产品,还推出跑腿、货运、社区团购等新业务,甚至进入旅游业,涉足火车票销售代理等业务。
背靠微信等强大的流量入口,滴滴生态链对于任何次级别甚至是同级别的选手而言,都是降维打击。
何况,出行市场的战事,从未完全终结。
就算是滴滴合并和快的和优步,还有数不清的高德、美团等新选手,因生态拓展需求、流量入口需要等原因,不计代价杀入这个市场。
远还未到马放南山之时。嘀嗒选择在此时资本枷锁加身,通过提升毛利率、降低补贴等形式追求盈利和现金流,合适吗?
风险仍在
滴滴因运营风险栽了大跟头,给了嘀嗒出行趁势崛起的机会。但监管问题同样困扰着嘀嗒出行。
公司顺风车平台曾累计接受77次行政处罚,每次罚款在5000元至3万元之间,到目前共计被罚款207万元。
同时,因运营问题,嘀嗒出行被投诉、起诉的情况屡见不鲜。启信宝显示,截至2020年10月9日,嘀嗒出行运营主体北京畅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自身风险达到152条,其中法律纠纷类占绝大多数。2020年10月份以来的开庭公告就有3条。
吸取教训,公司从2018年开始通过技术等手段提高运营的安全系数,安全成本一项支出,2018年、2019年、2020年上半年分别达到100.5万元、949万元、484万元。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斑马消费。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最新评论